刚察县

更新时间:2024-10-30 08:24

刚察县,隶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海湖北岸,介于东经99°20′44″~100°37′24″,北纬36°58′06″~38°04′04″之间。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总面积8138.0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刚察县辖2个镇、3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沙柳河镇东大街4号。截至2023年8月,刚察县总人口4.0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4%。

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前221~前115年),今刚察地区为古西羌人中的卑禾羌部落游牧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廷在中国西部地区置护羌校尉,统领西羌,今刚察全境为西汉王朝护羌校尉统领地。元始四年(4年)冬,王莽执政时,在青海湖地区设置西海郡,郡治今海晏县三角城,辖五县。今刚察为西海郡所辖县之一,县治今刚察北向阳古城。

新莽地皇三年(23年),王莽被杀,新朝败亡,西海郡县随之废弃,今刚察复为先零羌领地。

西晋(265~317年)时期,今刚察为鲜卑族乙弗部(又称乙弗勿敌国)居牧地。

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今刚察地域成为吐谷浑王国属地。

隋大业五年(609年),隶隋西海郡宜德县地(县治为原吐谷浑国伏俟城,今共和县铁卜加乡境内)。大业十四年(618年),隋亡,今刚察地复为吐谷浑国属地。

唐龙朔三年(663年),吐蕃灭吐谷浑国后,地域入吐蕃王国,归吐蕃“青海节度使”管辖。吐蕃王国于九世纪中叶崩溃,今刚察地域蕃汉杂处,为吐蕃地方和大小部落首领分散统治。

宋明道元年(1032年),一个以吐蕃族为主体的地方割据政权一唃嘶啰政权在河湟地区崛起,首府青唐(今西宁),其政体为部落联盟。今刚察地域内的部落统归唃嘶啰政权辖属。崇宁三年(1104年),宋军收复青海河遮地区,唃嘶啰政权解体。吐蕃诸部(含今刚察地区)附属于宋。

蒙古汗国和元朝,置“吐蕃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甘肃、青海等藏族地区,今刚察全境归吐蕃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

明正德七年(1512年),东蒙古陆续进入青海湖地区。明末,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进据青海湖地区,世居藏族被迫迁徒黄河以南,今刚察县地为蒙古居牧地。

清康熙三十七年(1671年),蒙古和硕特部左、右两翼盟全部归附清王朝。雍正三年(1725年),编青海蒙古5部(和硕特、绰罗斯、辉特、土尔扈特、喀尔喀)为29旗。刚察地域驻扎6旗,统归清廷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节制。嘉庆、道光、咸丰时期,居于黄河南部地区刚察族等藏族部落,多次返回青海湖环湖地区驻牧,遭受清廷大军镇压。咸丰八年(1858年),刚察族等藏族部落获准在青海湖环湖地区定居放牧,隶西宁办事大臣管辖。

民国初期,今刚察地区先后归“青海办事长官”“蒙番宣慰使”节制,隶甘肃西宁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青海省政府成立后,刚察族受省府直接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西部地区设置都兰县,刚察属都兰县第四行政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成为省府直辖的刚察千户区。

1949年11月,刚察解放。刚察总千户所辖地方,由青海省军政委员会直辖。

1950年12月23日,省人民政府第20次行政会议决定,设立刚察区人民行政委员会,隶属省政府领导。

1953年8月8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22号文批复同意:设立刚察县。同年12月31日,刚察县正式成立,县人民政府驻沙柳河,隶海北藏族自治区(后改称海北藏族自治州)。

1955年6月15日,刚察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隶海北藏族自治州)。

1968年3月20日,刚察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县人民委员会。

1981年4月5日,刚察县革命委员会撤销,恢复县人民政府,隶海北藏族自治州。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刚察县辖2个镇、3个乡:哈尔盖镇沙柳河镇伊克乌兰乡泉吉乡吉尔孟乡,另辖一个农场:黄玉农场,共31个行政村、8个社区。县人民政府驻沙柳河镇东大街4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刚察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海湖北岸。介于东经99°20′44″~100°37′24″,北纬36°58′06″~38°04′04″之间。东隔哈尔盖河与海晏县为邻,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毗邻,南隔布哈河与海南州共和县相望,北隔大通河与祁连县接壤。县城距省会西宁市188千米,距州府西海镇88千米。县境东西长113.8千米,南北宽122.2千米。全县土地总面积8138.07平方千米,占青海省总面积的1.13%,占海北藏族自治州土地面积的23.8%。

地形地貌

刚察县地处青海湖盆地北部,祁连山系中部,大通山地段,属于西走廊——柴达木盆地自然区一部分,总的地形是自北西向南倾斜,北部高山连绵,南部低缓,地域宽广,北部为大通山地段,中部为丘陵,南部为平原地带,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300~3800米。最高点在县境西部桑斯扎山峰,海拔4775米,最低点为县境内南部诸条河流入青海湖,海拔3195米。

气候

刚察县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409.3毫米,冬季寒冷,夏秋温凉,1月平均气温-12.8°C,7月平均气温11.7°C,年平均气温0.4℃。年日照时数2908.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6%,5~9月平均日照在14小时以上,属长日照区域,境内平均日照时数为8小时。年平均大风日45.8天。

水文

刚察县境内以桑斯扎与赞宝化秀山为内外流水系分水线,以北为外流水系,以南为内陆水系。

外流水系

大通河发源于天峻县东侧、大通山北麓木里盆地沼泽地区,横贯于县境北部,是祁连、刚察的界河,县境内长约90千米,落差228米,平均比降0.25%,县境内集水面积2282千米,主要支流有达日格、拉巴、克克赛、仓鄂日东、西励、甲日果等,构成以大通山、托勒南山为分水岭的树枝状水系。

江仓河发源于吾陇日岗北山,由西南流向东北,最后流入大通河。江仓河全长约50千米,平均比降1.44%,集水面积472平方千米,刚察县境内集水面积324平方千米,河长45千米。

克克赛河发源于克克赛西,全长29千米,上游河段陡而窄,流速大,河边下切严重,以降水补给为主,集水面积121平方千米,平均比降1.45%。

内陆河水系

沙柳河又称伊克乌兰河,发源于大通河西段桑斯扎山南坡,由西北流向东南,最后汇入青海湖。刚察大寺以北叫伊克乌兰河,以南因河谷两岸沙柳,故而得名沙柳河。沙柳河全长95千米,平均比降1.06%,集水面积1442平方千米。

哈尔盖河发源于台布希山南麓,与海晏县察拉河汇合后流入青海湖。南段是刚察县和海晏县界河。哈尔盖河全长92千米,平均比降0.89%,流域面积1425平方千米,河谷宽在0.2~2千米,多为砂砾石层,河流出渗严重,以地下水的形式出露。

乌哈阿兰河发源于而德公贡,由北向南流入青海湖,全长52千米,平均比降1.61%,集水面积59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0.336亿立方米。

布哈河发源于天峻县沙果林那穆吉水岭东南麓,由西北流向东南,最后流入青海湖,全长300千米,为天峻、共和、刚察三县界河,流域面积1444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8.06亿立方米,是青海湖环湖地区最大的入湖河流。

吉尔孟河为布哈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沙欧后公卡西麓,全长94千米,平均比降8.21%,流域面积926平方千米,县境内79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0.488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刚察县土地总面积1220.71万亩,其中:刚察县1144.52万亩,省驻县场76.19万亩。县自用土地中,农耕地5.29万亩,占本县土地总面积的0.46%;人工草地5.29万亩,占0.46%;村镇、道路、水域16.11万亩,占1.4%;石山盐沼及非利用草场面积176.17万亩,占15.39%。可利用草场面积达941.6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82.28%。

水资源

刚察县境内地下水储量110亿立方米,年径流量13.03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刚察县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动物资源有普氏原羚、白唇鹿、马鹿、棕熊、雪豹、盘羊等20多种,约2万余头(只)。青海湖鸟岛有斑头雁、黑颈鹤、棕头鸥、大天鹅等163种,10万余只。青海湖盛产裸鲤,俗称湟鱼,渔业资源丰富。经济药用植物300余种,以冬虫夏草、雪莲等较为有名,还有沙棘、蘑菇、人参果等食用植物及菌类。

矿产资源

刚察县已探明的储量达14.5亿吨,煤质优、埋藏浅,易于开采,黑色金属矿、铁矿石储量63.37万吨。铜、银、铀储量丰富,稀有金属开发远景广阔,石灰岩、硅石、石英石储量1亿多万吨,岩金、铅、锌、锰等亦有开采价值。

人口

人口数量

2019年,刚察县户籍人口45034人。

截至2023年8月,刚察县总人口4.0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4%。

民族构成

刚察县居住着藏、汉、蒙古、回族等15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4%,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区。

政治

县政府党组书记、县长候选人:张启峰

经济

综述

2023年,刚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2亿元、同比增长4.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50.3%;固定资产投资16.64亿元、同比增长80.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578元、同比增长6.1%。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832元、同比增长4.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达到23121元、同比增长7.5%左右。

第一产业

2023年,刚察县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7.39亿元、同比增长4.6%。新建优千亩质粮油种植基地3处,百亩攻坚田2处,播种农作物12.87万亩,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牢固;新培育集约化发展示范点27个,集约经营草地23.49万亩,规模经营牲畜4.14万头(只)。新认定省级示范社(场)12家,新增农牧业经营主体10家,全县备案在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达到139家。新培育科技示范户30户,有机养殖户3000余户。组建能繁母畜1.1万只,新增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9万头(只)。

第二产业

2023年,刚察县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3.18亿元、同比增长4.4%。国家能源“源网荷储”120万千瓦项目建成90万千瓦,并网30万千瓦,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增至58.05万千瓦,年总发电量达到5.67亿千瓦时。江仓、央格拉15万千瓦“采煤沉陷区”光伏项目落地开工。中核汇能100万千瓦“增量混改”重点示范项目取得州级备案,即将开工建设。热水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圣湖330千伏变电站扩容工程顺利竣工。

第三产业

2023年,刚察县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9.95亿元、同比增长5%。整合资金1.5亿元,推进环湖旅游驿站、游客疏散点配套设施等9大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圣泉湾生态体验区等4个特许经营点和圣泉湾露营基地建成运营。全年共接待游客120.81万人次、同比增长85.23%,旅游收入3.92亿元、同比增长92.93%。

2023年,刚察县招商引资项目6项,其中正式落地2项5.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3亿元。

2023年,刚察县投放消费券1.68万张,直接带动消费270.32万元。投资80万元打造了“刚察夜宴·藏城印象”夜间经济名片,引进夜市商户24户,实现营业收入60余万元。

2023年,刚察县新建县级仓储物流分拨中心1处、乡镇统仓共配服务站点6个,并与顺丰速运签订了全省首例6.8折农畜产品邮寄深度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畅通物流通道,降低物流成本。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9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网络销售额达934.4万元、同比增长186%。

交通运输

刚察县距省会西宁市188千米,距州府所在地西海镇88千米,离青海湖北岸15千米。青藏铁路、315国道穿越县境,乡村路网四通八达,是承接环湖体育圈、旅游圈、文化圈和生态圈的重要连接点。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刚察县藏城幼儿园全面建成投用,购置投放校车2辆。新补充教师及保育员66名,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顺利通过省级督导评估。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61%,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2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22%。393名高考学子上线率100%,“985、211”院校录取53人。

文化事业

2023年,刚察县承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央视“湟鱼洄游”直播规模和传播效果创历史新高,第十六届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暨观鱼节如约沙柳河畔。“遇见刚察”系列文创产品获全省旅游商品文化创意大赛金奖。

医疗卫生

2023年,刚察县完成远程诊疗、资源共享、急诊急救3个中心建设,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级认证,两所公立医院通过“二级甲等”省级复审。成功炮制“仁青佐太”70公斤,配制出10种名贵藏医制剂。“先住院后结算”服务百分百全覆盖,全县首个村级医保定点卫生室在果洛藏贡麻村上线。

社会保障

2023年,刚察县发放城乡低保、残疾人补助等各类救助资金10047人3587.97万元。县敬老院、村级互助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8家养老机构全部规范运营,角什科贡麻村托老所完成主体验收,养老服务覆盖率100%。

历史文化

青海湖祭海是环青海湖地区规模最大的一种民间祭海活动。祭祀青海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唐天宝十年(751年)正月朝廷在敕封东南西北四位海神时,将西海海神封为广润公并遣使礼祭,青海湖祭海活动由此延续下来。于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举行,届时在海滨搭建煨桑台,点燃松柏枝,由喇嘛诵经,藏、蒙古等族群众投献哈达、白酒、五色粮食、酥油炒面等祭品,向空中抛洒纸风马“隆达”。祭献完毕,法师手持五色丝线缠裹的五谷包,率领手持各种法器的喇嘛仪仗队及吹着藏唢呐和法号,头戴鹿首、牛首面具的鹿神、牛神和其他地方神拥向湖岸。法师站在岸边朝着湖水念诵咒语,祭祀者则向湖中投掷祭物,表示对海神的崇拜,同时祈祷海神保佑众生幸福、国泰民安。祭海仪式后,在湖边举行赛马、赛牛、射箭等体育活动和跳神、佐斗候、桑德舞、吉祥鹿舞等表演。2008年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玛尼石刻是藏区民间的一种石刻艺术。一般将佛教经文、六字真言及各种佛教图像镌刻于石板、石块或卵石,堆放在玛尼堆上。在藏传佛教美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独特的地位,具有本土特色和民族特色,是源自藏地本土上的一种融雕刻和绘画为一体、相当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

风景名胜

慈悲慧眼感恩塔由塔基、塔座、塔锥和塔冠四部分组成,塔的四面均有13层台阶则代表了成佛的道路。四个塔柱分别以其立式结构代表“地”、条形结构代表“水”、方形镀金藏物结构代表“火”、极顶塔形结构代表“天”,形成佛教中所称的“四大和全”。极顶铜制宝瓶高度为6米,象征六道轮回,即:天、非天、人、旁生、饿鬼、地狱,塔壁四面均绘有巨大的佛眼则为佛教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悲慧眼感恩塔取意于尼泊尔博达哈大佛塔慈,亦称“慧眼感恩塔”,其建筑风格独特,、法眼和佛眼)中的慧眼。

仙女湾景区位于青海湖北岸,是青海湖最大的湿地之一,也是大天鹅秋冬重要的栖息地。青海湖湿地于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并加入了《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景区动植物品种繁多,湿地景观独具特色,是数十种鸟类钟爱的迁徙栖息之地。传说周穆王与西王母相会青海湖畔。西王母在瑶池(青海湖)设宴蟠桃盛会,天降花雨,仙女曼舞,盛情款待。西王母作了一首颇为雅致的诗《白云歌》,赠予周天子: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周穆王也即席对歌: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此及三年,将复而野。

沙柳河景区位于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城南部,因沙柳河而得名。沙柳河发源于刚察县境内第一高峰桑斯扎山南麓,全长95公里,流经县城后注入青海湖,流域面积1320平方公里。沙柳河景区是中国唯一观赏裸鲤洄游奇观的最佳景点之一,每年夏季6至7月份,青海湖湟鱼逆流而上,他们密集成群,溯河洄游刚察境内的沙柳河、布哈河、泉吉河受精排卵。通过浅滩时,背鳍露出水面,恰似千帆竞发,最终在适宜的产卵地方形成数十里河道“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世居此地的藏族有“骑马涉水踩死鱼”之说。

祥和塔位于刚察县县城西面,高21米,宽17米,围绕塔基周围共有108个经桶,与佛珠的108颗珠子相同。塔基之上建立着32个小塔,其中31个塔代表着刚察县31个乡镇村,另一个代表着刚察县佛协围绕着塔座,塔座四周绘有藏族图腾雪狮,用民族图腾捧起的塔座装满了全县各乡牧民亲手制作的泥塑雕塑,塔座底层度母佛像,中层是神塔肖像。在神塔肖像上还放置了21个度母塑像,每个塑像高1米。塔瓶中装满了经书。塔中装有虔诚向往和平的藏民族制作的泥塑佛像、经文,佛塔的正前方修建了本康。民族祥和塔预示着刚察各族人民和睦共处,意在保佑刚察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

五世达赖圣泉位于青海省刚察县泉吉乡境内,邻青海湖西北岸,与315国道相离4.5千米。整个景区由五世达赖圣泉、码头、祭海台、马头俄博串联而成,圣泉与祭海台相距约2千米。据历史记载,达赖喇嘛受封归返西藏时,与随行僧众和地方官员300余人途径青海湖,为祈祷海神保佑,按宗教仪式续湖转经,宿营在刚察境内的沙陀地区,由于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又缺饮水,众人口干舌焦,饥渴难忍,有人焦渴误喝了含盐的海水而致腹泻,正在束手无策之际,五世达赖喇嘛慧眼所识,指示众僧到沙陀南坡找水。这时五世达赖泉喇嘛的坐骑大白马仰天长鸣,马蹄落下的地方,涌现出涓涓流淌的泉水,解决了大家和当地牧民群众的饮水问题。人们为了纪念五世达赖佛恩,将这眼泉称之为五世达赖泉。并在祭海台立俄博祭祠,命名为马头俄博。

荣誉称号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刚察县为2019年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12月,刚察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1年1月19日,刚察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1年9月8日,刚察县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