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

更新时间:2023-12-23 17:30

刚柔,汉语词语,读音是gāng róu,释义是阴阳; 昼夜;强弱,犹宽严。

解释

阴阳; 昼夜;强弱,犹宽严。

出处

《易·系辞下》:“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孔颖达 疏:“刚柔即阴阳也。”

淮南子·精神训》:“刚柔相成,万物乃形。” 高诱 注:“刚柔,阴阳也。”“

《易·系辞上》:“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孔颖达 疏:“昼则阳日照临,万物生而坚刚,是昼之象也。夜则阴润浸被,万物而皆柔弱,是夜之象也。”

汉 扬雄 《太玄·玄摛》:“以通璇玑之统,正玉衡之平,圜方之相研,刚柔之相干。” 范望注:“刚柔,昼夜也。”

《孙子·九地》:“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王晳 注:“刚柔,犹强弱也。”

清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三回:“咬牙争胜负,切齿定刚柔。”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一回:“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济物微巧,扶绳缓急,刚柔之中,则有袁公(袁可立) 。”

词语辨析

“刚柔”概念的含义是什么?郑玄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曰:“摩,犹迫也,谓阴阳相薄(按同搏)。荡,犹动也。”④郑注以“阴阳”解“刚柔”,汉以后注家莫不如此。

据说最早将刚柔思想引入《易传》的应该是孔子,尽管《易传》未必是孔子本人所作,但孔子通过引入“刚柔”概念将神秘的象数理性化、人文化和宇宙观化。

刚柔”概念是早期《易传》的思想核心,是从《易经》到《易传》的关键思想环节,也是阴阳思想的基础。刚柔思想构成了《易传》阴阳思想的前史。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