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黔境土人皆居悬岩峭壁间缘梯上下与猿猱

更新时间:2023-08-30 20:08

《初入黔境土人皆居悬岩峭壁间缘梯上下与猿猱》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前六句描绘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境况,最末两句从背面写即使是如此贫困的地区,也仍然受到政府赋税的侵扰。诗词采用白描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减免赋税解除百姓无尽苦难的美好愿望。

作品原文

初入黔境土人皆居悬岩峭壁间缘梯上下与猿猱①

巢居风俗故依然②,石穴高当万木颠③。

几地流移还有伴④,旧时井灶断无烟⑤。

余生兵革逃难稳⑥,绝塞田畴瘠可怜⑦。

为报长官蠲赋敛⑧,猕猿家息久如悬⑨。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黔(qián): 贵州简称。土人:当地土著居民。为躲避兵匪的扰害,他们被迫爬上绝壁的石洞中居住,回到原始人授木而处,以洞为家。猿猱:猿猴。

②巢居:巢居穴处,即居住在树顶上或洞穴中,为原始时代风俗。

③当:相当。颠:顶。

④流移:流离迁徙。

⑤井灶:泛指居室。断:这里意为绝对。

⑥余生:战乱之后侥幸活下来。兵革:指战争。

⑦绝塞(sāi): 指边远荒僻地区。田畴:田地。瘠:贫瘠。

⑧蠲(juān):减免。

⑨猕(mí) 猿:此处比喻巢居穴处的人民。

白话译文

居住在树上、洞穴中依然是远古风俗,洞穴高的相当于在大树顶上。

四处流离迁徙没剩下几个同伴,原有炊灶早已是烟火皆无。

战乱之后侥幸活下来的仍难安定,田地瘠薄年年都颗粒无收。

恳求长官请稍稍减免赋税,家里像悬挂着的磬早穷得寸草全无。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康熙十九年(1680),吴三桂叛变后,诗人以诸生身份从军,担任贵州巡抚杨雍建的幕僚,随清军进入贵州参加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时所见,记叙了贵州当地人民的风情与贫困的生活状况。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第一、二两句,从回顾历史入手抒写现实。先写贵州山区百姓据巢而居,蔚然成俗,极言贫穷、落后由来已久,向人们展示了贵州山区百姓的生活现状,为全诗定下悲苦的基调。其中,风俗依然四字,沉重悲切,寓意尤深。

第三、四两句,以一反诘句自向自答,将诗意推进一层,从百姓的不断流徙,说明这里的荒凉、贫瘠。其中,“旧时井灶断无烟”一句写得凄楚伤感,发人深思。

第五、六两句,写现在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为了凭借这里的山高路险,可以躲避战乱,从外地迁来的“幸存者”。其中,“余生兵革”四字点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言婉意深,耐人寻味。

在结尾两句,诗人才语重心长地向统治者提出了“轻赋”的政治要求。表示了诗人对老百姓困苦生活的关切。

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纵观全诗,诗人以简洁而富表现力的语言,白描的手法,以及一气贯通的气势,从回顾历史,抒写现实,生发议论,提出了方面主张,层层深入地展现了清初贵州山区人民的贫困现状,以及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名家评价

原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张盛如:诗意曲折多致,内容深沉丰富,辞意婉转畅达。(《历代抒情诗分类鉴赏集成》)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奄,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 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康熙五十二年(1713), 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 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敬业堂诗集》《查初白诗评十二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