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9 11:36
《初起》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此诗首句想像太阳初起的动人情景,次句转写自身盼日出之心切,三句写作者处境艰难及生活艰苦,末句写阳光偏照引发作者愤慨,表达了作者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全诗心理刻画细致,意境奇特,风格婉曲。
初起
想像咸池日欲光⑴,五更钟后更回肠。
三年苦雾巴江水⑵,不为离人照屋梁⑶。
⑴咸池:神话中的东方水域。《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
⑵苦雾:即浓雾。语出鲍照《舞鹤赋》:“凉沙振野,箕风动天,严严苦雾,皎皎悲泉。”
想象太阳正在咸池中沐浴,将要大放光芒,于是等待着太阳初升。可五更之后的情况再次让人愁肠满腹。
三年流寓巴山蜀地,长期在浓雾中度过,而太阳偏偏不为我这离家的人照亮屋梁。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当时李商隐流寓于巴、蜀一带,长期处于阴雨绵绵、巴水苦雾的环境中,因此期盼初升的太阳。此诗即为此而作。
这是一首咏物诗,但不同于李商隐之前那些充满了低沉忧伤的情调诗,这首却充满了对光明的追求与呼唤。
首句,以“想像”二字开头,借用《山海经》“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的神话传说,想像太阳初起之前在咸池沐浴,闪耀发亮的动人情景,表达诗人对太阳初升、天气乍晴的期盼。次句转入自身,诗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目睹日出之景,五更便起,无奈愁绪结肠。“更回肠”,唯恐太阳不出,写出盼望之切。一、二两句写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五更钟后更回肠”将盼望日出而无果的失望心情刻画得淋滴尽致。
第三句“苦雾巴江”,写作者处境艰难,瘴雾蔽日,潮湿阴暗,不见太阳;“三年”,写诗人留滞巴江时间之长,生活艰苦。实为政治处境的曲折表达。末句“不为离人照屋梁”,阳光的偏照引发诗人的愤慨,也表达他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三、四句叙述诗人的处境,长期滞留巴蜀、饱受归家及南方瘴气之苦,委婉中不乏怨意,拨云见日的期待落空,诗人继续处在苦雾之中,继续期盼着“初起”。而太阳终有初起之日,也正因为如此,此诗哀而不伤。
诗人虽在现实中遭受种种压抑、伤害,但并没有泯灭对于光明的渴望,并希望终有一天,明媚的阳光能够闪烁在他的头上。
清代何焯:因(固)是两川实事,亦自诉戴盆之怨也。又曰:深曲。(《李义山诗集辑评》)
清代姚培谦:此喻见弃于时之意。“日”喻君恩,“苦雾”喻排摈者。(《李义山诗集笺注》)
清代屈复:五更即望日出,乃日出而不照屋梁三年于兹矣。(《玉溪生诗意》)
清代程梦星:此在东川幕中感叹流滞之作……玩起语“想象咸池”四字,则寄情遥远可知,非专为蜀中漏天之谚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