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多·利奥波德

更新时间:2024-03-09 01:35

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年1月11日——1948年4月21日),美国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被称作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他同时又是一个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一生共出版了三本书和大约500篇文章,大部分是有关科学和技术的题目。《沙乡年鉴》是作者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也是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其中,他的作品《大雁归来》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为其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七篇课文。

人物生平

早期活动

1887年1月11日,利奥波德出生在美国衣阿华州伯灵顿市的一个德裔移民之家。父亲是课桌商人,祖父是园艺设计师。

1906年,他成为耶鲁大学林业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他作为联邦林业局的职员被派往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当了一名林业官。1912年,利奥波德升迁为新墨西哥北部的卡森国家森林的监察官。1915年他被派往西南部工作,在西南部工作期间,利奥波德还注意到了西南部的土壤侵蚀问题。

野生动物研究

1924年,他受林业部门的调遣,又到设在威斯康辛州麦迪逊市的美国林业生产实验室担任负责人,他于1928年离开林业局。利奥波德把兴趣转移到了自己更为关心的野生动物研究上。有一年,他得到赞助,使他有条件在美国中部和北部的一些州从事野生动物考察工作,并写出了《猎物管理》。如今,利奥波德已经被公认为是野生动物管理研究的始创者。

创建荒野学会

1933年,利奥波德成为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管理系的教授,他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地生态观念和大地道德观念。1935年,他与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罗伯特·马歇尔一起创建了“荒野学会”,宗旨是保护和扩大面临被侵害和被污染的荒野大地以及荒野上的自由生命。利奥波德应邀担任学会主席。

沙乡年鉴

同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一个叫“沙郡”的地方买了一块被废弃的农场,其后多年,他和家人种植了上千棵树以重新恢复土地的健康。他还以“沙郡”的木屋生活经历为素材写了很多随笔,后汇编成著名的《沙乡年鉴》(被誉为“绿色圣经”),这是一本薄薄的在1949年出版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书架上与19世纪最著名的美国自然主义著作的经典作品瓦尔登湖》占据着同等重要的位置。《像山那样思考》是其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1948年4月21日,邻居农场起火。利奥波德在赶赴扑火的途中,不幸因心脏病猝发逝世。

主要成就

奥尔多·利奥波德认为,人的道德观念是按照三个层次来发展的,最早的道德观念是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两个层次的道德观是为了协调各部落之间的竞争,从而达到共生共存的目的。但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认识,逐渐出现了第三个层次:人和土地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人和土地的关系却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人们在习惯和传统上都把土地看做人的财产,只需维持一种特权而无需尽任何义务。

奥尔多·利奥波德首次推出土地共同体这一概念,认为土地不光是土壤,它还包括气候、水、植物和动物;而土地道德则是要把人类从以土地征服者自居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任何对土地的掠夺性行为都将带来灾难性后果。

利奥波德反思了人类的文明,认为真正的文明“是人类与其它动物、植物、土壤互为依存的合作状态”,真正的伦理应当是大地伦理,是将人类视为“生物共同体中的一个成员”并自觉维护大地共同体的伦理。“我们尊重整个大地,不仅是因为它有用,而且是因为它是活的生命存在体。”他进一步提出了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准则:“有助于维持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事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这个准则的提出是人类思想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它标志着生态整体主义的正式确立,标志着人类的思想经过数千年以人类为中心的发展之后,终于超越了人类自身的局限,开始从生态整体的宏观视野来思考问题了。提出这一准则,是利奥波德对生态文明构建的最大贡献,利奥波德也因此而成为生态整体主义真正的奠基人。

利奥波德还是生态美学生态文学的奠基人。他认为,大自然的美不仅仅通过共同体中各个元素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作为整体的共同体的美,整体的美才是最高的美。利奥波德用他优美的文字吸引一代又一代读者融入大自然,倾听河流奏出的音乐,像山一样思考:“在一个静谧的夜晚,燃着低低的篝火,昴星挂在悬崖边时,静静地坐着听听狼的嗥叫,尽力地去想起你所见过的所有事物并试着去理解。然后你会听到一阵极度和谐的共振,它的乐谱嵌入成千上万座小山,发出的是动植物生存或死亡的音调。这种节奏跨越了几个世纪。”

出版图书

出版著作

奥尔多·利奥波德以一生的心血写下了一部关于土地的著作《沙乡年鉴》又译为《沙乡的沉思》。在这部著作里,利奥波德以其对大自然细心敏锐的观察,用艺术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荒弃的农场上,一年12个月的不同景像。他深刻提出了一系列土地环境的保护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利奥波德提出了他的“土地道德”观点。

沙乡年鉴》出版于1949年,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也还十分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影响。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逐渐发现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

《沙乡年鉴》是奥尔多·利奥波德对于自然、土地和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与命运的观察与思考的结晶。他倡导一种开放的“土地道德”,呼吁人们以谦恭和善良的姿态对待土地。他试图寻求一种能够树立人们对土地的责任感的方式,同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影响到政府对待土地和野生动物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利奥波德在文章中表述了土地的生态功能,以此激发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尊敬,强化人们维护这个共同体健全的道德责任感。

沙乡年鉴》一书,从1941年起就开始寻求出版,直到1948年4月17日,利奥波德接到一个长途电话牛津大学出版社决定接受出版他的著作。4天之后,利奥波德的邻居农场发生火灾,他在奔赴火场的路上,因为心脏病猝发而不幸去世。

著名言论

最初的伦理观念是用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后来扩展到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处理人与土地,以及人与在土地上生长的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伦理观。

修一条公路比考虑我们的国家真正需要什么要简单得多。

人和土地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以经济为基础,人们只需要特权,而无需尽任何义务,这是必须成交的观念。

野生的东西在开始被摒弃之前,一直和风吹日落一样,被认为是极其平常而自然的。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一种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以值得牺牲自然的、野外的和无拘束的东西为代价。对我们这些少数人来说,能有机会看到大雁比看电视更重要,能有机会看到一朵白头翁花就如同自由谈话的权利一样,是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沙乡年鉴》序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