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知赋

更新时间:2023-09-04 01:23

《别知赋》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诗。

作品原文

别知赋1 韩愈

余取友于天下,将岁行之两周2 。下何深之不即,上何高之不求3?纷扰扰其既多,咸喜能而好修4 。宁安显而独裕,顾厄穷而共愁。惟知心之难得,斯百一而为收5。

岁癸未而迁逐,侣虫蛇于海陬6。遇夫人之来使7,辟公馆而罗羞。索微言于乱志,发孤笑于群忧8。物何深而不镜,理何隐而不抽9?始参差以异序,卒烂漫而同流。

何此欢之不可恃,遂驾马而回辀10?山磝磝相轧,树蓊蓊其相摎。雨浪浪其不止,云浩浩其常浮。知来者之不可以数,哀去此而无由。倚郭郛而掩涕11,空尽日以迟留。

词句注释

1.方氏《举正》:“送杨仪之,贞元二十年阳山作。”魏本题注:韩醇曰:“公以御史言旱饥,得罪,黜为连之阳山令,连在唐属湖南道。时杨仪之以湖南支使来,公为此赋以别之。集中有序送焉。” 文谠云:“按《宰相世系》,仪之者,杨凝之子也。当此之时,仪之伯父凭,以御史中丞为湖南观察使,仪之为府中从事,令以使事至阳山,于文公故友也,既为序以送之,而又别之以此赋焉。”

2.岁行之两周:岁,岁星,即木星。岁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两周就是二十四年。 洪氏《年谱》贞元二十年云:“《别知赋送杨仪之》云:‘余取友于天下,将岁行之两周。’自建中初避地江南,至此二十余年矣。又有《送杨八弟支使归湖南使府序》,即仪之也。” 陈景云云:“按公《与崔群书》贞元十八年也,书云‘仆自少至今从事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则公之取友天下,当自贞元二年入都之岁始也。赋作于二十年,岁行犹未满两周,故曰‘将’也。”

3.文谠云:“深谓隐于幽深者,高谓在高位者。深者即之,高者求之,言其取友之广也。”

4.《楚辞·骚经》:“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余独好修以为常。”“汝何博謇而好修。”“苟中情其好修。”皆言好自修洁也。 纷扰扰:纷乱,形容广泛、多。能:贤能,才能。好:喜好。修:善,长处。

5.百一为收:陆机《叹逝赋》:“得十一于千百。”韩愈借用此意,说即使百中得一,就算是有收获了。

6.癸未:贞元十九年,岁次癸未。 陬:角,角落。

7.夫人:夫,代词,这,那;夫人,指杨仪之。

8.微言微妙之言。 孙汝听云:“公自谓迁谪,志思忧乱也。” 何焯《义门读书记》:“‘索微言于乱志’六句,此叙一时与杨往复之乐。公处迁逐,所以自乐者用此,故非同侪任达者所能及也。”

9.镜:洞察,明了。抽:提取,接纳。

10.回辀:辀,车辕;回辀,掉回车头。

11.郭郛:古时内城称城,外城称郭,城外小城称郛。郭郛连用,指外城。

文学赏析

《别知赋》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开头至“斯百一而为收”)写知心朋友难得。韩愈先说自己生活经验体会,慨叹要找个知心朋友着实是不容易的,患难之时得一知心更是不易。这一部分,作者未写送别友人,倒先说自己,慨叹一番,为下文写友人作烘托,更好地突现文章主旨。第二部分(由“岁癸未而迁逐”至“卒烂漫而同流”)写杨仪之是难得的知心朋友。这部分紧扣上文“知心难得”而写杨仪之学问渊博,谈笑风生,是一个颇有深度的人,终于得到了知心朋友,自是喜不自禁。第三部分(由“何此欢之不可恃”至结尾)写送别知心朋友,难舍难分,泪流不止。

名家点评

黄震《黄氏日钞》曰:“(此赋乃韩公)伤知心之难得,不忍杨仪之之去己也。”

峻峰补评:“此赋始写知心朋友难得,继写得到了知心朋友,后写知心朋友又要离去,只得伤心流泪。作者以真挚朴实的情感为线索布局谋篇,写来自然顺当,一气呵成,语言清新,风格平实,情真意切,严谨自然。”

周悦《论韩愈的辞赋》一文认为:正是立足于重情崇骚的辞赋观念,韩愈辞赋在取材主旨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叹不遇,嗟失意,怨屈才的以自我为中心多做自我关注的特点。并且,其赋多做于早年时运不济仕途不遇之时。韩愈的辞赋“浸透了作者真实人生体验的悲叹,完全是从作者胸臆间奔涌而出,因而表现出明显的直陈特点。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相关事件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宪宗即位,为国子博士。后又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

轶事典故

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韩文公庙碑》)。

史籍记载

韩愈的议论文内容广博,体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立意新颖,观点鲜明,大胆坦率,战斗性强。他的碑志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韩愈志》),创造性地把《左传》、《史记》的传记手法运用于碑志,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这种历来枯燥无味的文体增辉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赠序,手法多样,使赠序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文学性的实用性的文体。《答崔立之书》等书启,因人陈词,情真意切。韩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其诗亦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李、杜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他过于追求新奇,不免流于险怪,强调“以文为诗”,又不免使诗变成“押韵之文”。有门人李汉所编《昌黎先生集》传世。宋魏仲举所辑《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较完善。诗注以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较好。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