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8 15:00
制盐技术史,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
中国炎黄时期已有生产海盐和采集湖盐的传说。
秦代已有汲卤煎盐的记载。各种盐的产制都经历由手工操作的小生产到机械化、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过程。
海盐生产技术史
中国的海盐生产技术史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
①唐宋以前为淋卤煎盐。最初是直接刮取海滨咸土,淋制卤水。后来逐步发展到在海滨开辟滩场,引海水浇洒,经日晒,使大量盐分附着在泥沙上,然后收集挑入坑中,以海水冲淋,盐溶于水流入卤缸。由卤成盐,全用煎法。煎盐工具,汉代用“牢盆”,唐宋时改用盐盘,由灶户共同煎煮。明万历年间,煎盐逐渐改用小而薄的锅,由灶户分散煎制。
②宋元之际,福建实行淋卤晒盐,即将淋出的浓卤放入浅池中,日晒结晶成盐,大省柴薪。后逐步发展为以砖石、陶片平铺池底,以提高盐质,减少渗漏,谓之坎晒。其后广东和浙江也有与此近似的制盐方法。
③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长芦盐区(包括今河北、天津产盐区)一些盐户根据福建经验,结合本地区蒸发量大、降雨量小的气候条件,开始直接用海水晒卤、晒盐。后逐步发展为在海滩上修建盐田,采用多级蒸发池分步制卤,形成浓卤后放入结晶池晒盐。明嘉靖年间全面推广。几乎与此同时,江苏淮北盐区也推行晒盐。
嘉靖八年(1529)淮北各场皆晒盐。生产操作都是手工劳动。20世纪20年代后,少数盐场才逐步采用柴油机、电动机带动水泵汲扬海水。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盐生产逐步向机械化大生产发展。一方面改造原有分散的小盐场,同时新建一批扬水、制卤、结晶、产品堆存相对集中的大中型盐场;推广新卤、深卤、适当长期结晶的新工艺,利于提高盐的质量;推行塑料薄膜苫盖结晶池,利于稳产、高产和长期结晶;在修滩、扬水、收盐、集运、装卸等环节,基本实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生产。世界其他国家的海盐生产,以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人为最早。法国、葡萄牙、希腊、埃及和印度海盐生产的历史也很悠久。生产方法,或将含盐植物烧成灰,掺入海水;或将海水放入浅池,晒干成盐;也有刮咸泥、淋卤、晒盐的。在漫长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分级蒸发、结晶的盐田体系。操作都用手工。随着产业革命的展开,海盐生产逐步向机械化过渡。
1868年以后,美国莱斯里盐场开始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特别是1954年建立的墨西哥黑勇士盐场和1967年建立的澳大利亚丹皮尔盐场,充分利用当地气候干燥的有利条件,以盐层作结晶池板,采用大型收盐机组和先进的洗盐设备,严格控制盐田卤水中各种生物的生态平衡,到70年代生产能力分别达到650万吨和340万吨,盐的氯化钠含量达97%以上,水不溶性杂质在0.02%以下,使海盐生产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日本海盐生产,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历史上长期是铺沙、吸咸、淋卤、煎盐。到1972年,日本已全面采用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制卤,真空蒸发制盐。井矿盐生产技术史 井矿盐生产技术包括钻井汲卤、石盐旱采和蒸发制盐等技术。
钻井和汲卤技术
中国古代钻井汲卤技术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①挖掘浅井,汲卤制盐。公元前256~前251年,李冰在四川双流、成都、华阳一带,挖掘大口浅井,汲卤煎盐。
②出现卓筒井,进入小口径深井阶段。北宋庆历、皇祐年间,川南地区首先使用一字形横刃钻头,以冲击式顿钻法凿井,用竹筒将岩屑和水汲出,用大楠竹作套管,用小竹作汲卤筒,井上竖大木架,用辘轳、车盘提取卤水。到明清,凿井技术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凿井技术,有大量的专用工具。
四川自贡盐区在清道光十五年(1835)钻成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光绪十八年(1892)钻成第一口石盐井,注水溶矿,汲卤制盐,开钻井水溶开采法之先河;光绪二十一年首创石盐矿床自然连通开采工艺。
20世纪20年代以来,逐渐改用蒸汽、电力作动力,采用新式的顿钻和旋转钻。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引进先进的钻井、采卤技术,到80年代初,主要产区都实现机械化,彻底改变盐区面貌。世界其他国家,最初也是利用地表和浅坑中的天然卤水制盐。受中国钻井技术的启发,欧洲在12世纪初成功钻出第一批自流井。1759年法国出现深112米的盐井,用蒸汽机带动水泵汲卤。
1806年,美国开始用人工掘井,深3米多,1808年用顿钻法,将旧井加深到18米。
到1831年西方顿钻法基本臻于完善。
1838年井深达到115米。1845年井深达到518米。1901年开始采用旋转钻。
1925年美国钻井最深达到670米。
20世纪30年代,苏联首先开始使用涡轮钻,迅速提高钻井深度和效率。到40年代,美国采用深井潜卤泵替代水泵,可将几千米深的天然卤水汲到地面。石盐水采技术,采用硐室水溶、单井对流、油(气)垫、水力压裂等方法。70年代以来逐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同时利用石盐溶腔储存石油、天然气和工业废物,特别是放射性废物。对地下天然卤水,则采用提捞、自喷、气举和潜卤泵等法。
石盐旱采技术
从地下或地面直接采出石盐的技术。与采煤技术相似。1793年中国云南普洱开凿斜井开采石盐。20世纪40年代云南一平浪开采元永井,后因石盐质量低改为硐室水溶开采。其他国家的盐矿,如苏联的阿尔乔莫夫斯克盐矿在1956年以前已实现机械化;美国、联邦德国在70年代建成的盐矿实现全部工序机械化、连续化。
蒸发制盐技术
卤水制盐,中国早期都用锅煎。最初多是就井设灶。随着生产发展,井灶分离,四川在汉代已用竹枧输卤,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竹枧输卤工艺。煎盐用敞口圆(平)锅,最初都以柴草为燃料。西汉地节三年(前67)前后,四川临邛县发现天然气并建成世界最早的临邛火井,开始用天然气煎盐。
1937年云南一平浪开始用煤煎盐。
1958年中国在山东青岛建成第一套真空蒸发制盐设备,逐渐普遍推广。世界其他国家也均经历平锅制盐。
1887年,I.M.邓肯在纽约银泉最先利用单效真空蒸发制盐。
1899年美国曼里斯蒂铁工厂制成第一套多效真空蒸发制盐设备,使蒸发制盐技术出现重大改革。
1930年瑞士埃舍纳斯公司发明热压制盐技术,其后又形成多级闪急蒸发技术。20世纪后期,制盐企业进一步向生产自动化和监测自动化发展。
湖盐生产技术史
中国最早有记载生产湖盐的是山西运城的解池,相传在虞舜时期在湖边修建盐畦,产盐已具有相当规模。生产方法是天然结晶,集工采捞,以后发展为引湖水入畦晒盐。中国西北地区的盐湖,大都是固相和液相矿体并存,长期以来用人工采捞天然结晶的盐层,到20世纪70年代改用机械开采原生盐和再生盐。世界其他国家,卤水湖如美国犹他州盐湖,是利用卤水晒盐;固、液相矿体共存的盐湖如俄罗斯的巴斯昆恰克盐湖,初期为手工采盐,20世纪30年代改用联合采盐机,70年代再改为包括切削、破碎、脱水、除杂、收集装车的轨道式联合收盐机。
郭正忠.中国盐业史:古代篇.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丁长清,唐仁粤.中国盐业史:近代当代篇.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唐仁粤.中国盐业史:地方篇.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