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

更新时间:2024-01-26 19:14

制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 zhì héng,指两方或以上形成一种相互制约,但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制衡最开始源于商鞅的“法者,国之权衡也。”。但也有一种说法,制衡最早源于《管子、轻重》: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之术,为之奈何?”意思是,通过创造新的规则,达到有利于自己的一种新的平衡。

制衡例子

比如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力相当的国家,那么他们必然会在自然的竞争制度下进行竞争,甚至会发动战争。

战争会摧毁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当两个国家发动战争后,他们的生活环境反而因为战争而变坏,而要是战争一直打下去这两个国家就只有一起灭亡。

那么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这两个国家就会必然在意识到战争的危害后而停止战争,并且建立一种维护他们利益的劳动关系,这就是制衡的关系。

而在这种关系建立后,这两个国家也必然会因为交流的增多而产生合作。

也就是说自私的个人和集体只有在面对损害自己利益时,才会与其他自私的个体和集体谋取制衡的利益关系,并且在随后的交流中产生合作的劳动关系。

并且要说明的是相对平等只有相互之间产生力量制衡才会发生,因为一旦二者或者多者相互之间的力量产生偏差,力量强大的个体或者团体就会压迫那些力量比他弱小的个体或者团体,打破这种均衡下的相对平等的关系。

而压迫的结果就是寻求利益,就是在以强者的力量来分配利益。

所以要做到相对平等,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制衡的基础,没有制衡这个基础,相对平等是建立不起来的。

制衡发展

“法者,国之权衡也。” ——商鞅

制衡最开始源于商鞅的这句话,而这句话的其实就是人类制衡的第一阶段:权衡阶段。

所谓权衡,就是权贵之间的制衡。

而这种制衡建立的基础就是通过法律明确权贵之间的权利划分,通过君主、权贵和法律来令他们不能随意使用权力来剥削人民,而这种权贵之间的制衡的关键则是法律,因为法律是令制衡得以存在的基础。

但是这种制衡关系是脆弱的,因为哪怕是做到了皇帝犯法与庶民同罪,杜绝了秦始皇那样的极度挥霍权力,也无法完全阻止权贵践踏法律来谋取私利。

因为在权力就是一切的社会里,拥有权力的权贵只要沆瀣一气,就无法做到他们之间的制衡,就会腐蚀掉国家。

而制衡的第二个阶段,则是孟德斯鸠提出的制约思想:抗衡阶段。

所谓抗衡,就是让人民拥有权力来对抗权贵。

这种制衡关系建立的基础,就是让人民拥有对权贵的监督权、甚至是选举权,这样虽然权贵拥有权力,但是因为人民拥有监督权和选举权,那么就使得权贵无法乱用自己的权力,只能用权力来为大家服务,才能够保障自己拥有这样的权力。

并且孟德斯鸠为了进一步消弱权贵对权力掌控的力度,还提出了权力与权力制约的多权分立,以及限定高位权力者掌权年限的方法。

而正是因为孟德斯鸠的出现,所以才会出现美国这样的国家,以及使得当代以西方民选制度为主流。

但是,这种所谓权贵和人民公平的民选制度,其实还是不公平的,因为掌控权力的还是权贵,社会上依旧存在人民和权贵之间的差别。

(虽然商鞅在《商君书·定分》篇里提到了让人民监督法律的办法,算是初步让人民对抗权贵的办法,但是却局限于他所处的时代,所以并不算是他第一个完整的提出抗衡这个进步思想。)

制衡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交衡:交衡阶段。

所谓交衡,就是交叉制衡。

交叉制衡,就是建立一个每一个人都是掌控社会某一种利益的至高权贵,又是别人掌控利益下的人民的思想。

举例来说:

石油企业的负责人和运输业的负责人,在石油业来看,石油业的负责人就是高于运输业的负责人的权贵,因为石油业上他拥有处理石油的最大权利,而运输业的负责人对于石油业来说几乎是没有任何权力的。

而对于运输业来说,运输业的负责人则是石油业的负责人的权贵,因为在运输业上运输业的负责人拥有最大的权力,石油业的负责人则权力相对要小的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假如石油要涨价,那么运输为了对抗石油的涨价,便也会涨价,这样一来石油业的负责人就会考虑运输业涨价带来的伤害,而不能随意涨价,哪怕是必要的涨价也会与运输业的负责人洽谈好,说明自己的道理。

以上的实例来看,假如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是某个事业的负责人的话,那么所有人在职业或者事业上都相对平等了。

但就某一个事业来说,其事业的负责人则是完全高于所有人的权贵,其他人则是他的人民。

而一旦这样的社会被建立的话,那么在事业上所有人都是相对平等的人,并且人人都是自己事业的权贵,都是他人事业的人民。

而他们之间的这种相互牵制的关系,就是交叉制衡。

所以,所谓的交叉制衡,实际上就是让社会上所有人都成为拥有监督权、参政权、决议权、行政权的公民,建立一个公民联合执政的公民体制社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