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8 17:28
制驭六师之宝为清乾隆钦定二十五方宝玺之一,排序第二十二,墨玉质,交龙纽,原藏于故宫交泰殿。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整戎行”之用,即皇帝控制管理全国军队,颁布指令时使用。
清25宝排序第22之制驭六师之宝,清二十五宝之一,通高10.8cm,印面17×17cm。墨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整戎行”之用。
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制度规定其“以整戎行”,皇帝控制管理全国军队,颁布指令时,即钤此寳。
1,“宝玺”。我国自秦代时起用玉石镌刻成的印章,帝后、诸王使用的曰玺(唐代至清称“宝”),诸侯或官吏们使用的曰章、印,布衣使用的也称“印”,秩卑者使用的曰铃记,其制度严明,秩序井然。
2,清“二十五宝”,是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
3,古人以天为阳,以地为阴,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周易》里将一三五七九,五个数字相加,即得二十五。《周 易大衍》里也有“天数二十有五”之句。乾隆用古人之典来钦定宝玺的数目,以象征自己的王朝能绵延无限。
清朝祖传的39枚国家宝玺,功能混乱,管理中时有出错,乾隆十一年时乾隆皇帝亲自鉴别、设计并监工,从功能与品相出发,大刀阔斧地遴选了二十五枚,重新排列次序,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二方、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一宝一功能,光从字面看,就知道涉及皇位继承、大臣任命、民族、外交、征伐、祭祀和赏赐等各个方面。二十五宝是国宝,是“国之重器”。皇帝发布的每一个诏书、敕谕,都要根据内容钤用不同的宝玺。
“淘汰”了的14枚,其中4枚不堪再用,另10枚原存在沈阳故宫,现又回到紫禁城。今天,紫禁城外的展览如确需宝玺,调用的是这“十宝”或者是二十五宝的复制品。至于二十五宝,质地不同,有金、玉、檀香木质,印纽有交龙、盘龙、蹲龙形制。“雕制精美细腻,形象生动,是宫廷印章的代表作品,是目前存世的唯一一套完整的皇帝御宝”,是习见之评语,也是通常收藏界推崇乾隆二十五宝的理由。乾隆玉是玉器收藏中的宠儿,二十五宝中的玉玺应该体现了乾隆时期玉雕的最高水准,整体凸显乾隆时期的审美取向——“厚重”、“平实”、“威武”。
乾隆十一年厘定之御宝的宝文,除了青玉“皇帝之宝”是满文篆书印外,其余二十四宝都用汉、满“双语篆刻”,汉字最初用的是篆书,满文是本字。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从美学角度出发,觉得宝玺上的两种书体不太协调,决定除了“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以及青玉“皇帝之宝”这四方因在清入关以前就已使用,不宜改变外,其余二十一宝一律改镌,将满文本字全部改成满文篆书。乾隆在艺术上的精益求精由此可见。二十五宝中,使用最多的是檀香木满汉双文的“皇帝之宝”和青玉的“敕命之宝”,使用最少的也是最早的那四方宝玺。
乾隆至今,虽然历经战乱,与紫禁城有关的诸多宝物,也随着圆明园西洋强虏的劫火,随着清末皇宫的监守自盗,随着国民党仓皇撤离前的卷包会,流离失所。但是,乾隆二十五宝,上个世纪30年代末由于北方战乱出宫,南巡一趟,40年代初“竟然”平安无事地回到紫禁城交泰殿绣龙纹黄缎罩下的宝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