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尾负鼠

更新时间:2024-02-24 02:54

刷尾负鼠(帚尾袋貂)是体型最大的袋貂。其学名的意思是“毛尾的小狐”,因为它们的外观像狐。它们的尾巴有盘卷能力,下身底部则没有毛。在城市中很易看见它们的踪迹,是小数生活在澳大利亚大自然及人工环境的动物之一。

生活习性

是夜间活动的。它们主要是吃叶子的,但亦会吃细小的哺乳动物,如家鼠。在很多澳大利亚的栖息地中,桉树会占它们食物的大部份,但却并非主要部份。这可能是因在桉树叶中含有单宁酸或其他保护性的化学物质。在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它们是著名的抢掠者,专向果树、蔬菜园及厨房埋手。刷尾负鼠是晚间出没的。

在日间,刷尾负鼠会在树上的巢或其他方便的地方(如天花的空间)睡觉。虽然它们主要是在树上生活的,但亦会有很多时间在地上出没。它们是可以站立的。

雄性刷尾负鼠会发出非常大的嘶叫来保护领土。它们亦会有其他的发声,主要都是喀嚓声。大部份刷尾负鼠都相对寂静。它们一般都是独自生活,或以细小群族聚居。刷尾负鼠是有高度的区域性,对外来的动物或负鼠本身都带有攻击性。

保护级别

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5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 附录Ⅱ。

人工饲养

在很多地区都是禁止饲养刷尾负鼠的。若是人工养大的刷尾负鼠,会很驯服,但仍会本能性的到处搜寻。人工哺育刷尾负鼠需要在断奶后,以树叶及花朵、或果实及蔬菜来取代母乳。一般的错误是主要以果实及蔬菜来喂饲,这会阻碍食道内微生物的发育,严重会造成死亡

刷尾负鼠是非常聪明的动物,智力可与相比,故可以教授饲养的刷尾负鼠一些花式,如“坐下”等一般动作。教授时须留意要给予确实的指示,并经常给予奖励。

生态影响

欧洲移民曾在新西兰发展毛皮工业而引入刷尾负鼠,现时它们的数量约有7000万头。引入刷尾负鼠造成了生态的破坏,因为当地的植物都是在没有刷尾负鼠的情况下进行演化。刷尾负鼠选择性地吃当地的蔬菜,特别对阔叶树(如铁心木属)造成破坏。从而引发与鸟类对食物的竞争、森林的组成及冠层的瓦解。它们对假山毛榉属没有很大的影响,但它们吃了很多自然生长的品种,从而减少了假山毛榉属的多样性。刷尾负鼠是机会主义者,会掠食鸟类的蛋。

刷尾负鼠被认为是牛结核病的带菌者,对牛乳业、牛肉业及鹿肉业造成危害。但是其传播途径却未曾清楚。

捕捉及毒杀刷尾负鼠能成功的减少其数量。一般的猎人为控制害虫或狩猎毛皮都会使用氰化物来杀死刷尾负鼠,而新西兰政府则使用代号1080的氟醋酸钠来处理较大的面积。研究发现原住的鸟类只有少量的减少,而原住的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则会在它们的数量回升后而被比下去。另一个好处是一些其他入侵物种的副猎获。个别亦有报告指宠物受到1080的毒害,成因可能是吃了被毒杀的刷尾负鼠尸体。

为避免对幼树造成破坏,刷尾负鼠的数量须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约为5%。刷尾负鼠在新西兰被认为是主要的生态危害,一些生态组织更建议将之灭绝。但是它们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尤其加上红鹿山羊的引入,另外人类活动如农业、砍伐森林及矿业等。

狩捕刷尾负鼠一直持续,它们的毛皮亦被作为买卖。不过这些因毛皮而被猎杀的刷尾负鼠数量比因中毒而死亡只属小数。环境学者质疑这个行业是否为减少或灭绝刷尾负鼠。一些新西兰公司将它们的毛皮出口至台湾香港马来西亚。另外,亦有将刷尾小鼠肉制作为狗粮的工业。

相关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复合群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感染结核,约10%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严重者导致死亡。动物结核病除导致动物生产的损失外,还是人结核病的重要来源。BCG是人结核病预防的唯一疫苗,但存在一定缺陷。已报道了多种新型结核疫苗,如重组BCG、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等,其中一部分已经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动物结核疫苗的研究刚刚起步。獾BCG疫苗是第一个获执照的动物结核疫苗,牛、鹿、刷尾负鼠等动物的结核疫苗正在研究之中。但还没有一个能取代BCG的商业化新型疫苗,结核疫苗研发工作任重道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