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果松

更新时间:2022-09-04 02:26

刺果松(学名:Pinus aristata Engelm.)是松科、松属植物。常绿乔木,树可达15米;胸径达1米,生长缓慢,年轻时为灌木状。每束5针,长2.5-4.5厘米,密密麻麻,深绿色,散有白色树脂渗出物,可留针15年。雌花暗红色至紫色,球果无柄(基本无柄),圆柱形卵形,长4-9厘米。原产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新墨西哥州北部、科罗拉多州)。生长在贫瘠、干燥、岩石土壤、碱性或酸性土壤中。

植物学史

特定的加词aristata来自拉丁语arista,意思是耳朵(如玉米),指的是种鳞上的长刷毛。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树可达15米;胸径达1米,树干明显变细,扭曲;树冠圆形,扁平(剪断)或不规则。树皮灰色到红棕色,浅裂,具长,平,不规则脊。树枝扭曲;小枝淡红棕色,老化灰色,被微柔毛,幼枝类似于长瓶刷,因为叶宿存。冬芽卵球形渐尖,浅红棕色,约1厘米,树脂质。针叶5片一束,向上弯曲,宿存10-17年,(2-)3-4厘米×0.8-1毫米,多数靠合,深蓝绿色,具树脂滴和鳞片,背面有强而窄的中间凹槽,正面明显被气孔变白,边缘全缘或远有细锯齿,先端圆锥状锐尖到锥状钻形;叶鞘0.5-1.5厘米,鳞片很快下弯,脱落早。雄球花椭圆形,约10毫米,带蓝色到红色。雌球花暗红色至紫色。球果在2年内成熟,种鳞脱落,随后很快落下,平展,对称,开放前矛状圆筒状,开放时矛状卵球形到卵球形或圆筒状,长6-11厘米,紫色到棕色,近无柄;鳞盾增厚;鳞脐中央,具三角形基部,延伸成纤细,易碎的皮刺4-10毫米。种子斜倒卵球形;长5-6毫米,灰棕色到近黑色;种翅长约10-13毫米。

生长环境

刺果松与软叶五针松(Pinus flexilis E. James)、科罗拉多果松(Pinus edulis Engelm.)、银云杉(Picea engelmannii Parry ex Engelm.)、毛果冷杉(Abies lasiocarpa (Hook.) Nutt.)、落基山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 var. glauca (Beissn.) Franco)和颤杨(Populus tremuloides Michx.)混合生长。生长在干旱环境中。其是两种顶极植被类型的组成部分:①以刺果松为主,有或没有恩格曼云杉和高羊茅属的林下植被,具有开阔和类似公园的条件,以及②过渡到耐荫,恩格尔曼云杉占主导地位。在低海拔地区,刺果松与道格拉斯冷杉占优势或共同占优势。该物种发现于安山岩熔岩流中,与安山岩角砾岩和灰流凝灰岩、花岗岩基岩、薄砾石土和花岗岩巨石堆互层。刺果松是一种非常耐寒的植物,在完全休眠时能够耐受低至-35℃左右的温度。

分布范围

原产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新墨西哥州北部、科罗拉多州)。核心物种分布在新墨西哥州北部沿桑格雷德克里斯托(Sangre de Cristo)山顶进入科罗拉多州的北纬36°-39°,西经105°-108°;亚利桑那州北部科科尼诺国家森林旧金山山峰上孤立种群的经纬度为北纬34°,西经115°。海拔范围为2700-3700米。刺果松是一种高海拔物种,地理和海拔范围都很窄,占据了孤立山顶上的干燥地点。

生长习性

科罗拉多州黑山上最古老的标本,年龄2456岁(2012年)。它在火灾后自然再生,也促进了恩格曼云杉的生长。带翅的种子被松鼠和其他啮齿类动物随风传播和储存。生长非常缓慢,在邱园的60年内长到6米。该植物是强烈的近亲繁殖,自花受精的种子通常生长不良。它们与该属的其他成员自由杂交。叶分泌物抑制种子发芽,从而抑制树下其他植物的生长。该属植物对蜂蜜真菌特别敏感。

繁殖方法

播种:最好在种子成熟后,在寒冷的环境下,将种子播种在单独的花盆中。在4℃下进行6周的短期分层可以提高储存种子的发芽率。尽快将幼苗种植到固定位置,并在第一个或第二个冬天进行越冬保护。该植物的根系非常稀疏,越早种植到固定位置,生长得越好。当树木非常小,在30-90厘米之间时,应将其种植在固定位置;也可以在大约5-10厘米高的时候种植到露地中,只要除掉周围的杂草,就可以很好地生长。较大的树木生长缓慢,甚至几年内都无增长。这也会严重影响根系发育和抗风能力。

扦插:插条仅适用于从10年以下的树上采集。在短枝的基部使用单叶束。在采摘插枝前几周将嫩枝剥皮会有助于生根。插条通常生长缓慢。

主要价值

主要用途是研究,特别是全新世晚期的树木年代学和气候条件。最近,大约从2005年开始了结合鉴定抗水疱锈病种子来源的分子遗传学和普通花园研究。油树脂中提取的松节油,具有防腐剂、解痉剂、收敛剂、利尿剂、发红剂、兴奋剂和驱虫剂的作用。它是一种内服治疗肾脏和膀胱疾病的有价值的药物,既可以内服,也可以作为按摩和蒸汽浴治疗风湿病。它对呼吸系统也非常有益,因此可用于治疗粘膜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咳嗽、感冒、流感和结核病。以搽剂膏药、药膏、草药蒸汽浴和吸入器的形式外用,对各种皮肤病、伤口、疮、烧伤、疖子等非常有益。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2年 ver 3.1)——无危(LC)。

潜在威胁:包括外来病原体、白松泡锈病(Cronartium ribicola J.C.Fisch.)、改变的火情、气候变化和树皮甲虫(Dendroctonus pounderosae Hopkins)。其中,白松泡锈病已从一个亚群中记录下来——它的传播正在受到密切监测。这些潜在威胁的影响可能因低遗传多样性、适度的种群隔离和长期的再生动态而加剧。

保护措施:很大一部分种群在保护区内。其他保护行动包括通过积极的球果收集工作进行基因保护,并通过人工接种水疱锈病来确定用于恢复的抗锈种子来源。需要采取的行动包括对基因高度多样化的地点进行原位基因保存,为基因保存进行异地花粉收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