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05 20:22
刺海马(学名:Hippocampus histrix)是海龙科、海马属动物。体侧扁,腹部凸出,躯干部骨环呈七棱形,尾部骨环四棱形,尾端卷曲;头呈马头形,头部弯曲,与躯干部成直角;头冠不高,具4尖锐小棘;吻细长,管状;眼小,上侧位;眼间隔微凹,小于眼径;鼻孔小,每侧2个,位于眼前方;口小,前位,口裂颇小,水平状,口张开时,略呈半圆形;无牙;鳃盖凸出,具数条放射状隆起线纹;鳃孔很小,位于头侧背方;体无鳞,全由骨质环所包;无侧线;体为淡黄褐色,背鳍近尖端具一纵列斑点,臀、胸鳍淡色,体上小棘尖端呈黑色。
全长为体高10.1倍,为头长8.1倍。头长为吻长2.2倍,为眼径6倍,为眼间隔5.5倍。
体长可达17厘米,体侧扁,腹部凸出,躯干部骨环呈七棱形,尾部骨环四棱形,尾端卷曲。体棘、头棘尖锐,特别发达。头呈马头形,头部弯曲,与躯干部成直角;头冠不高,具4尖锐小棘。吻细长,管状,吻长大于眼后头长。眼小,上侧位。眼间隔微凹,小于眼径。眶上棘细尖,发达。鼻孔小,每侧2个,位于眼前方。口小,前位,口裂颇小,水平状,口张开时,略呈半圆形。无牙。鳃盖凸出,具数条放射状隆起线纹。鳃孔很小,位于头侧背方。肛门位于臀鳍稍前方。
体无鳞,全由骨质环所包。无侧线。背鳍较发达,位于躯干部最后2骨环和尾部最前2骨环的背方。臀鳍短小,紧位于肛门后方。胸鳍宽短,侧位,略呈扇形。无腹鳍和尾鳍。各鳍无棘,鳍条均不分支。雄鱼尾部腹面具孵卵囊。
体为淡黄褐色,背鳍近边缘具一纵列斑点,臀鳍、胸鳍淡色,体上小棘尖端淡黑褐色。
刺海马为近海暖水性鱼类。栖息于近海内湾水质澄清、藻类繁茂的低潮区。以卷曲的尾部缠绕在大叶藻或其他海藻上。体色随环境而变化,以保护色和拟态来防御敌害及诱食饵料。游泳缓慢,有时作直立游泳。喜食活饵,用口吸食短足类、桡足类、糠虾、毛虾、磷虾、萤虾等浮游甲壳动物。
刺海马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地区,从非洲东南部和马达加斯加到日本、夏威夷和法属波利尼西亚都有分布。
原产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昆士兰)、中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喀拉拉邦)、印度尼西亚、日本(本州)、韩国、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毛里求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莫桑比克、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萨摩亚、塞舌尔、南非、坦桑尼亚、汤加、夏威夷群岛、越南。
可能存在:孟加拉、文莱达鲁萨兰、柬埔寨、科摩罗、斐济、中国香港、肯尼亚、基里巴斯、缅甸、瑙鲁、帕劳、新加坡、所罗门群岛、斯里兰卡、泰国、图瓦卢、瓦努阿图。
卵胎生。雄性有育儿囊,受精卵在育儿囊内发育成小海马产出。寿命为2年。
刺海马健康不良,容易受到疾病感染,需挑选体质健壮、活泼、体长12厘米以上的刺海马作为种鱼。雌雄比1:1。
刺海马求偶交配通常在黎明前发生,此时的刺海马体色会变成婚姻色,尾部钩在一起,在池底迫逐。交配后的雄刺海马依旧饲养于水族展示缸中,待观察到育儿囊胀大并明显发黑后转至育苗缸内待产。育苗缸需提前备好,水质、环境、设备条件要求基本一致。也可在展示缸中生产,但会被循环系统过滤掉部分小刺海马,造成损失。
刺海马苗凌晨产出,当天使可投喂卤虫的无节幼体,投吸前需用卤虫营养强化剂强化,否则缺乏营养。每天投3-4次。为了保持水质清洁,必须经常清除池底残饵和排泄物,换水至少2次/天,每次不少于1/6。不宜采用倒池全部换水的方法。生长20天后投喂无节幼体的同时投喂对虾的糠虾幼体或淡水水蚤,1个月后,可停喂无节幼体,直接用对虾的糠虾幼体或淡水水蚤喂,此阶段每天投饵至少2次。3个月后,投喂淡水水蛋的同时用冷冻糠虾及冷冻丰年虾驯饵饲养。100天后可停喂淡水水蚤,4个月以后随着小刺海马逐渐长大,口径变大,应及时定期加喂活糠虾,以加强营养,促其生长。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易危(VU)。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
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
到目前为止(2017年),还没有专门针对刺海马进行调查或种群数量估计。关于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信息很少,但根据渔夫访谈和栖息地丧失(退化)的数据,可以推测刺海马的种群数量正在减少(2017年)。
在其部分地区,渔民和贸易商报告说,刺海马的供应有所下降。例如1998年和1999年,在马来西亚和泰国,对渔民和贸易商的调查报告说,12年来,包括刺海马在内的海马的供应量下降了68±24%(少数渔民报告说情况稳定)。也有报道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律宾的刺海马数量严重下降(O'Donnell等人 2010年)。在东非,2000年对渔民和贸易商的调查记录了过去20年中海马供应量和规模的下降,其中包括刺海马(2004年)。由于报告其范围内几个不同分布地区出现下降,因此刺海马的种群数量下降可能是全球范围内的。保守估计,过去10年的下降率至少为30%,而且这种下降预计将持续到未来,这一下降率低于大多数渔民的报告(2017年)。
刺海马的主要威胁是过度捕捞;其沿海海草和珊瑚栖息地在其全球分布范围内受到富营养化、沉积、沿海建筑、疏浚、拖网捕捞和炸药使用等破坏性捕捞活动以及气候变化也有很大的威胁。刺海马的生活史和生态特征可能会增加它们对这些威胁的易感性。
全鱼干燥入药,具有温肾壮阳,散结消肿,止咳平喘,镇静安神,舒筋活络的功效。主治用治阳痿不育、遗尿、肾虚作喘、虚烦不眠、老年体弱精神疲惫、神经衰弱、症瘕积聚、跌扑损伤、外伤出血、血气病、淋巴结结核、结核性瘘管、胃病、肾炎、腰腿痛、乳腺炎、腹痛、妇人难产、痈肿疔疮。
刺海马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氨基酸。皮肤黄色素为y-胡萝卜素,红色素为虾青素、剌蛄素,黑色素为黑素。另含乙酰胆碱酯酶、胆碱酯酶、蛋白酶、硬脂酸胆固醇、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胆固醇、胆甾-5-烯-3β,7α二醇。蛋白质含量为67.9-73.56%。其水解氨基酸含量较高,总量达59.85-65.82%。所含的17种氨基酸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量的30%左右。
活的刺海马可用于水族馆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