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叶紫堇

更新时间:2024-04-05 12:07

刻叶紫堇(学名:Corydalis incisa (Thunb.) Pers.)是罂粟科、紫堇属植物。灰绿色直立草本,高15-60厘米。根茎短而肥厚,椭圆形。茎不分枝或少分枝,具叶。叶具长柄,基部具鞘,叶片二回三出。总状花序长3-12厘米,多花。苞片约与花梗等长,菱形或楔形。萼片小,丝状深裂。花紫红色至紫色,稀淡蓝色至苍白色。蒴果线形至长圆形,具1列种子。

植物学史

该种是一个多型种,其叶和苞片的分裂程度、花的大小及其颜色、外花瓣的顶端及下花瓣的基部都有相当大的可塑性。这同它的广域分布于不同的生境有关。外花瓣鸡冠状突起发自顶端的后面,柱头的形态和果实是其较稳定的特征。C. indsa var. koreana Fedde,var. pseudomakinoana Fedde,f. pallescens Makino及f. liuchiuensis Nakai都是依据模式标本初次合并的,它们的变异均在该种变异范围之内。

形态特征

灰绿色直立草本,高15-60厘米。根茎短而肥厚,椭圆形,约长1厘米,粗5毫米,具束生的须根。茎不分枝或少分枝,具叶。叶具长柄,基部具鞘,叶片二回三出,一回羽片具短柄,二回羽片近无柄,菱形或宽楔形,约长2厘米,宽1厘米,三深裂,裂片具缺刻状齿。

总状花序长3-12厘米,多花,先密集,后疏离。苞片约与花梗等长,菱形或楔形,具缺刻状齿。花梗长约1厘米。萼片小,长约1毫米,丝状深裂。花紫红色至紫色,稀淡蓝色至苍白色,平展,大小的变异幅度较大。外花瓣顶端圆钝,平截至多少下凹,顶端稍后具陡峭的鸡冠状突起。上花瓣长(1.6-)2-2.5厘米;距圆筒形,近直,约与瓣片等长或稍短;蜜腺体短,约占距长的1/4至1/3,末端稍圆钝。下花瓣基部常具小距或浅囊,有时发育不明显。内花瓣顶端深紫色。柱头近扁四方形,顶端具4短柱状乳突,侧面具2对无柄的双生乳突。蒴果线形至长圆形,长1.5-2厘米,具1列种子。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琉球群岛、日本、韩国和朝鲜;在中国分布于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湖北、湖南、广西东北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美国(纽约)有引种种植。生长于近海平面至1800米的林缘,路边或疏林下。喜欢潮湿,排水良好的轻质土壤,可以在半阴凉处茁壮成长。

繁殖方法

种子最好在成熟后立即播种,如果任其变干,种子会迅速失去活力。表面播种并保持湿润,通常在15°℃下1-3个月内发芽。根据另一份报告,在春天发芽。两个月温暖,然后冷环境有可以提高储存种子的发芽率。幼苗在生长的第一年只长出一片叶子,并且很容易衰退。该物种是两年生植物,可能比多年生物种更容易发芽。

主要价值

刻叶紫堇全草药用,解毒杀虫,治疮癣、蛇蛟伤。外用,不宜内服,含刻叶紫堇胺等多种生物碱。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