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02 12:52
前门关帝庙庙会是集祭祀、歌舞、文娱、商贸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2008年4月8日中国农历三月初三,崇文区东花市社区第二届社区文化节暨蟠桃宫庙会在崇文区明城墙遗址公园举行。与2007年的蟠桃宫庙会相比,这次庙会邀请了民间花会高手表演,引得在场众人连连叫好。具有独特的传统艺术风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前门关帝庙,俗称“老爷庙”。位于正阳门外,紧靠城门洞西侧。明、清两代,本在瓮城之内,民国二年(1913年)瓮城拆除后,才露于大面。该庙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8年)正月。据清《帝京岁时纪胜》载:“殿祀精严,朱楹黄覆,绮槛金龛,中奉圣祖御书,额曰‘忠义’。西庑下有明董文敏焦太史所撰碑记,传为二绝。”
庙虽不大,但颇有来历。据说,明成祖亲征漠北时,见大军前沙濛雾霭中,有一神为前驱,“其中袍刀杖,貌色髯影,果然关公也。独所跨马白”。又燕市传闻,当时城中一白马,每日晨出,立于庭中,不食不动,气喘流汗,成祖回师北京后,则止。有人说此即关公助战时所乘白马。成祖闻听大喜,遂降旨,在正阳门关帝庙崇祀。因此,明代自永乐以下诸帝均崇信关圣。当时曾将祭祀关圣载入皇家《祀典》,每年五月十三日,必遣太常寺上官行礼。凡国家有大灾,都要到关帝庙上香,焚表祭告。万历四十二年十月十一日,皇帝派司礼监太监李恩齐捧九旒冠、玉带、龙袍、金牌、牌书,敕封关圣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在正阳门关帝庙建醮三日,并颁告天下。至使关帝和正阳门关帝庙名声大振。
相传,关帝庙内的关帝像,系明世宗时大内的旧物。其中因由,说法不一。其传说较为普遍的是说皇帝曾请大相士给大内关帝像进行占卜,(就像给人占卜时一样,按塑造完成时的年、月、日、时——“生辰”八字,推断吉凶)结果算定,该像主凶,必遭“雷邪”;于是皇帝又命大相士用同样方法给前门关帝庙内的关帝像进行占卜,结果算定,该像主吉,香火必旺。皇帝所以决定将大内的关帝像与前门关帝庙的关帝像对换。天下臣民不知底细,只知前门关帝庙的关帝像乃皇帝御赐,乃崇拜至诚。每个朔望,香火极盛,求福求寿者,求子嗣者,求功名者,络绎不绝。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渴求。
此处“关帝签”闻名遐迩,“灵签第一推关庙,更去前门庙里求”。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李若农侍郎文田当咸丰已未科,来京会试,祷于正阳门关帝庙。签语有“名在孙山外”,自以为此次必落第耳。及发榜,中进士高第,此签实不灵验。至殿试,状元为孙家鼎,榜眼名孙念祖,李氏得探花,实列二孙之后,与签语真巧合也。”诸如此类的传闻,越传越奇,至此“关帝签”名声大振。清末民初时,每于开庙时,庙里庙外,坐满了道士,手抱签筒,接待香客者不下百余摊。同时,施舍道教善书,诸如:《关圣帝君六十四爻》、《关圣帝君桃园明圣经》等。
清代每逢旧历初一与十五,各开放一天,据清《帝京岁时纪胜》云:每年“除夕开正阳内门,由内城居人瞻拜;狂子及开西门,城外居人瞻拜。”民国以后,有些纨□弟子,以进香为名,携八埠妓女,莺莺燕燕,蜂拥于庙内外,屡屡滋事,当局为维持治安,乃将庙期缩减为正月初一一天。
庙会期间,庙外左右形成临时集市。所售之物除香烛外,无非红纸鱼、金银纸宝、绒花等“吉祥物”而已,间有少量耍货。摊贩们为了要赶明天广安门外五显财神庙的档子,所以下午两三点钟就纷纷收摊。关帝庙系道教庙宇。最后一任主持是正一派道士刘之维。曾为北京市西城区人民代表。八十年代初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兼白云观主持。在一九八六年九月召开的中国道教协会第四届代表会议上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三国时,蜀将关羽,字云长,河东(今山西解县人)人,因义举忠心,誓扶汉室,死后建庙祀之,由神道配殿之将,直封升开武圣,与文圣孔丘并列。明以后理学诸儒尤其推崇,被封建理学所利用,为统治者愚民政治所需。
全国各地,无论城镇乡村,哪怕天涯海角,以至海外华人,无不有关帝神祠,四时奉祭祈求保佑;发展到关羽之神,无事不管,无人不从的程度,上至皇帝百官,下到百姓细民,顶礼膜拜,无不虔诚之致,可悲,也可叹。与关羽崇拜同步,古代的传统建筑艺术,建筑风格和建筑科学也得到了发展。
关帝庙一百多座,现将城风外各时期有代表性的关帝庙略述一下:
一、大关庙,在原成人教育局院内,元天历二年(1329)始建。清康熙十八年(1672)重修。三进院落,巨狮守门,殿堂高阔,塑像巨大,比其它关帝殿雄伟,称大关帝庙,后简称大关庙。
二、茶棚关帝庙,在城关茶棚村,北运河西岸,释教庙字,殿中设凉棚,僧人向过往客商、行人、漕丁、渔民及官员人等来庙上香者,施舍茶水之地,也因此而知名。后渐成村落,以关帝庙的茶棚为名。
三、白马关帝庙,一在宋庄镇白庙村,一在州城白马关帝庙胡同,因庙内周仓所牵之马为白色而得名。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关羽坐骑本为吕布的赤兔马,为红色,什么原因变成了白马?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前燕皇帝慕容光,建都于燕(北京),“罗城有白马前导,因以为祠”。二说明英宗朱祁镇,梦见关羽所乘实是白马。三说明成祖朱棣,他亲征蒙古时,大军冲锋之前,迷蒙沙雾之中,一神将率先冲锋,所持大刀,所穿战袍及“貌色髯影”有关羽特征,“独所跨白马”。与此同时,城中传闻,有一匹白马,每日晨出,立于庭中,不食不动,气喘汗流。成祖归朝,即不复见,有人说此马即是关羽助战所乘,成祖降旨崇祀。此后,个别庙内便塑有白马。白马关帝庙胡同由此而来,白庙村也因此得名。
四、双关帝庙,明万历年间,在旧城南门外所建,今无存。当初关羽像为武貌,清康熙时重修“更塑文像”,可能表示关羽文武双全。一庙之中,有两尊不同的关羽塑像,因此得名双关帝庙。另外双关帝庙还有一层含义:即关帝庙内供奉关羽的同时,也供奉岳飞,民间传说,岳飞乃关羽转世,故有此称谓。
五、铜关帝庙,简称铜关庙,在城东门外铜关庙胡同,建于明初,隆庆二年(1568)增广重修,庙内供奉“冶铜镀金”关羽神像,称铜关帝庙,就是简称的铜关庙。
六、高庙,在永乐店镇德仁务村,古晾鹰台北端,遗址尚存少许,此关帝庙建在高岗之上,距地面近十米,当地因此俗称高庙。
七、伏魔大帝宫,在今西大街西端,现为南城派出所住地,只余后殿,因万历皇帝敕封关羽神号而得名。
八、灵佑宫,在宋庄镇富豪村,现仅存后殿,因清乾隆皇帝加封关羽神号而得名。
九、关王庙,在梨园镇小街村,今遗迹无存,因宋帝封关羽神号得名。
十、武圣庵,在马驹桥镇壮丁屯村,建于村西口路南,坐南朝北,二进院落,由尼姑奉祀,因称孔子为文圣,而尊关羽为与之对应的武圣得名。
解放以后,尤其文革以后,农村仍有代表性的关帝庙,在今于家务乡后伏村。庙位于村东北角,行人依稀可见,为明朝所建,清朝重修,修缮不只一次。庙南向,二进院落,面约九百二十平方米。山门一间,悬山筒瓦卷棚顶,前殿三间,硬山筒瓦调大脊,工笔重彩壁画,内容为地府七十二司。正殿三间,硬山筒瓦箍脊,六抹方格隔扇门窗,苏式彩画,工笔重彩。清咸丰时北京两位画师所画,明间儿重席相隔,西山所画内容都是《封神榜》中人物,梁上至脊,梁下至裙,是各具神态的人物立像。梁下四周以双折线分成小幅画面,形如连画面,内容也是《封神榜》故事。后壁墙上,画历代才子,看似李白、杜甫、苏轼三父子之形,应说有较高艺术价值。村中传言:此庙之画,乃一南方画师所作,南归路过此地,乡人待之以礼,关帝庙恰好翻新粉饰,为表示感谢给村人留个念想,在庙中所绘。具体事实如何已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