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作教育

更新时间:2023-06-19 16:26

劳作教育(德Arbeits-unterricht),德国凯兴斯泰纳的教育主张。凯兴斯泰纳在所著《德意志青少年的公民教育》、《劳作学校要义》和《陶冶的理论》中主张把国民学校从读书学校改组为劳作学校,对劳动人民子女施以劳作和公民训练,使他们成为掌握一定生产技术、绝对服从国家利益的新型劳动者。劳作学校有三项任务:职业技能训练,职业伦理教育,团体伦理化教育。每所国民学校增设实习工厂、学校园地、实验室、缝纫室等,师生共同组成劳作小组,强调“性格陶冶功能”。

劳动教育名词解释: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主要任务是:(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学生懂得劳动、劳动人民创造人类历史,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摒弃轻视体力劳动和工农的思想,懂得体力劳动必须与脑力劳动相结合。(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是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艰苦奋斗作风,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果实,抵制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不良思想倾向。(4)使学生获得工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其内容和形式受生产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制约。16世纪英国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最早阐述教育与农业、手工业劳动结合的思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