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01 21:32
包体也叫“包裹体”。指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由于晶体缺陷,如空位、洞穴等包裹了原始熔浆而形成的包裹物。
包体在宝石学中的范围更广泛,除包括内部的固相、液相和气相包体外,还包括颜色分带、双晶、解理、断口、裂隙及与内部结构有关的其他表面特征。根据包体形成的顺序,可分为原生包体、同生包体、次生包体等。
是在某一矿物形成之前就已结晶或存在的一些物质,在矿物形成过程中被包裹在内部。原生包体的形成主要与介质环境(如成矿溶液成分和浓度的变化)及晶体的快速生长有关。原生包体是固态的,它可以与寄主矿物同种,也可以不同。
是指矿物生成的同时所形成的包体,它们的形成主要与晶体的差异性生长、晶体的不规则生长结构、晶体的生长间断、溶液过饱和度的变化、外来杂质的出现、体系温度和压力的突然变化等因素有关,此类包体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含有呈各种组合关系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甚至空洞和裂隙等,还可以是导致分带性的化学组分变化所形成的色带、幻晶等。
1)同生固态包体
2)同生流体(气液)包体
3)同生的非物质性包体
当矿物形成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如受应力作用产生裂隙,外来物质沿其渗入及裂隙充填所形成的包体,甚至可能是由于放射性元素的破坏作用所形成的包体。
1)次生裂隙及外来物质充填胶结
矿物停止生长后产生的裂隙中可能会有外来物质进入并在其中沉淀。常见的外来物质是铁和锰的氧化物,如水晶或玛瑙中的黑色树枝状的包体。
2)放射性元素的破坏作用
有些矿物经常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如锆石常含有放射性元素U和Th,由于它们的存在不但可以破坏矿物本身的晶体结构,同时,当锆石作为包体出现在其他矿物中时,放射性元素在破坏锆石晶格的同时,还会使锆石的体积增大,也可对主晶的矿物晶格产生破坏,产生的应力可导致在锆石周围形成放射状的裂隙等痕迹,就是我们常见的“锆石晕”
原生与同生包体是证明矿物是天然的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