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防治

更新时间:2023-12-07 15:08

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药剂 (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等)来防治病虫、杂草和鼠类的危害。一般采用浸种、拌种、毒饵、喷粉、喷雾和熏蒸等方法。其优点是收效迅速,方法简便,急救性强,且不受地域性和季节性限制。化学防治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使用性质稳定的化学农药,不仅会增强某些病虫害的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并且会污染农产品、空气、土壤和水域、危及人、畜健康与安全和生态环境。

农药简介

化学防治法是使用农药防治动植物病害的方法。农药具有高效、速效、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但使用不当可对植物产生药害,引起人畜中毒,杀伤有益微生物,导致病原物产生抗药性。农药的高残留还可造成环境污染。当前化学防治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关键措施,在面临病害大发生的紧急时刻,甚至是唯一有效的措施。19世纪以前,中国民间一直沿用矿物(砒石、雄黄、石灰等) 和杀虫植物(烟草、除虫菊、鱼藤等)防治植物病虫害。据记载,在周代就用药草熏蒸、撒石灰和草木灰等方法防治害虫。13世纪,《王祯农书》中有用硫磺防治病虫害的记载。日本曾于1670年使用鲸油驱除叶蝉。1882年,法国发现波尔多液有抑制葡萄霜霉病的作用。1889年美国开始使用砷酸铅防治害虫。但当时使用的方法都较简单,防治病虫的种类也少。

当前应用的农药主要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线虫剂等,病毒抑制剂也在积极开发中。为了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点,减轻其不良作用,应当恰当地选择农药种类和剂型,采用适宜的施药方法,合理使用农药。

近代发展

近代化学防治的发展约可划分为3个时期:

①20世纪30年代,大量使用无机的和植物质的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灰硫磺合剂、 硫磺粉砷酸铅砷酸钙、 油类制剂、除虫菊、鱼藤和硫酸烟碱等,主要用于防治果树、蔬菜、棉花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病虫害。②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三大类有机合成农药陆续出现,因其品种多、杀虫谱广、药效高,经济效益显著,改变了化学防治的面貌,造成化学防治是解决害虫防治问题的唯一有效方法的错觉,忽视了其他防治措施的应用。在有机汞杀菌剂品种逐渐增多,有机硫杀菌剂问世以后,抗生素也开始用于农业,六氯苯五氯硝基苯菲醌萘醌等相继出现后,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面积也随之增加。继2,4-D类农药出现后,先后合成了酰胺类、三氮苯类、氨基甲酸酯类、醚类等10余类有机除草剂,又扩大了化学除草的面积。这样,随着广谱性农药普遍而大量地使用,有害生物产生了抗药性,农药对天敌的杀伤和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也日趋严重。

③用生态学观点指导化学防治的新时期,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其特点是根据防治对象的种类、数量、危害程度和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能力,以及对作物的补偿能力和产量损失估计等因素的分析,制定防治指标,并在预测预报基础上与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其他防治措施相协调,使用选择性、高效、低毒和易降解的农药品种;同时辅以适时、合理施用、改进施药机具,提高施药效率以及防止形成抗药性、杀伤天敌和对植物造成药害等技术措施,达到有效、经济、安全的目的。在防治对象上,也从仅仅针对单一病、虫种类发展到防治一种作物的主要病、虫、草害,以求减少施药的次数和面积。

防治原理

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的生物活性,将有害生物种群或群体密度压低到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农药的生物活性表现在4个方面:

①对有害生物的杀伤作用,是化学防治速效性的物质基础。如杀虫剂中的神经毒剂在接触虫体后可使之迅速中毒致死;用杀菌剂进行种苗和土壤消毒,可使病原菌被杀灭或被抑制;喷洒触杀性除草剂可很快使杂草枯死;施用速效性杀鼠剂可在很短时间内使鼠中毒死亡等。

②对有害生物生长发育的抑制或调节作用。有些农药能干扰或阻断生命活动中某一生理过程,使之丧失为害或繁殖的能力。如灭幼脲类杀虫剂能抑制害虫表皮层的内层几丁质骨化过程,使之死于脱皮障碍。化学不育剂作用于生殖系统,可使害虫、害鼠丧失繁殖能力;早熟素能阻止保幼激素的合成、释放或起破坏作用,使幼虫提前进入成虫期,雌虫丧失生殖能力;异稻瘟净和克瘟散能抑制稻瘟病菌菌丝体细胞壁壳质的形成,使之不能侵染作物;波尔多液能抑制多种病原菌孢子萌发;多菌灵能抑制多种病原菌分生孢子水稻纹枯病菌核的形成和散发, 2,4-滴类除草剂可抑制多种双子叶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株畸形、叶片萎缩,因而致死等。

③对有害生物行为的调节作用。有些农药能调节有害生物的觅食、交配、产卵、集结、扩散等行为,使之处于不利的情况下而导致种群逐渐衰竭。如拒食剂使害虫、害鼠停止取食;驱避剂迫使害虫远离作物;报警激素使蚜虫分散逃逸;食物诱致剂与毒杀性农药混用可引诱害虫、鼠类取食而中毒死亡;性信息素性引诱剂)可诱集雄性昆虫,干扰其与自然种群的交配,从而影响正常繁衍。

④增强作物抵抗有害生物的能力。包括改变作物的组织结构或生长情况,以及影响作物代谢过程。如用赤霉素浸种,加速小麦出苗,可避过被小麦光腥黑穗病侵染的时期;用 DL-苯基丙氨酸诱发苹果树产生根皮素,可增强多元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产生对黑星病的抗菌力;利用化学药剂诱发作物产生或释放某种物质,可增强自身抵抗力或进行自卫等。

农药分类

根据使用对象分类

杀虫剂

杀螨剂

杀菌剂

杀鼠剂

除草剂

根据作用范围分类

广谱性:滴滴涕

选择性灭蚜松

毒性作用及侵入途径分类

触杀剂:脂溶性,破坏神经系统;有机磷、有机氟、有机氯

胃毒剂:害虫取食后才通过肠壁进入血腔;多数触杀剂 、砷酸铅砷酸钙

内吸剂:易被植物吸收、传输,昆虫取食植物时中毒;灭蚜松、乐果

熏蒸剂:挥发气态分子于作用空间,通过体壁及气孔等进入虫体而毒杀;氯化苦二硫化碳、硫酰氟、溴甲烷

拒食剂三苯基醋酸锡

忌避剂:驱蚊油

引诱剂:烯蒎和萜松醇对云杉八齿小蠹

粘捕剂:机械油和松脂类混合物

施药方法

在使用农药时,需根据药剂、作物与病害特点选择施药方法,以充分发挥药效,避免药害,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杀菌剂与杀线虫剂的主要施药方法有以下几种:

喷雾法

利用喷雾器械将药液雾化后均匀喷在植物和有害生物表面,按用液量不同又分为常量喷雾(雾点直径100~200μm),低容量喷雾(雾滴直径50~100μm)和超低容量喷雾(雾滴直径15~75μm)。农田多用常量和低容量喷雾,两者所用农药剂型均为乳油、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剂和悬浮剂(胶悬剂)等,兑水配成规定浓度的药液喷雾。常量喷雾所用药液浓度较低,用液量较多;低容量喷雾所用药液浓度较高,用量较少(为常量喷雾的1/10~1/20),工效高,但雾滴易受风力吹送飘移。

喷粉法

利用喷粉器械喷撤粉剂的方法称为喷粉法。该法工作效率高,不受水源限制,适用于大面积防治。缺点是耗药量大,易受风的影响,散布不易均匀,粉剂在茎叶上粘着性差。

种子处理

常用的有拌种法、浸种法、闷种法和应用种衣剂。种子处理可以防治种传病害,并保护种苗免受土壤中病原物侵染,用内吸剂处理种子还可防治地上部病害和害虫。拌种剂(粉剂)和可湿性粉剂用于拌法拌种.乳剂和水剂等液体药剂可用湿拌法,即加水稀释后,喷布在干种子上,拌和均匀。浸种法是用药液浸泡种子。闷种法是用少量药液喷拌种子后堆闷一段时间再播种。利用种衣剂为种子包衣,杀菌剂可缓慢释放,有效期延长。

土壤处理

在播种前将药剂施于土壤中,主要防治植物根病,土表处理是用喷雾、喷粉、撤毒土等方法将药剂全面施于土壤表面,再翻耙到土壤中,深层施药是施药后再深翻或用器械直接将药剂施于较深土层。丙线磷、克线丹、苯线磷、棉隆、二氯异丙醚等杀线虫剂均用穴施或沟施法进行土壤处理。生长期也用撤施法、泼浇法施药。撤施法是将杀菌剂的颗粒剂或毒土直接撤布在植株根部周围。毒土是将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剂或粉剂与具有一定湿度的细土按一定比例混匀制成的。撤施法施药后应灌水,以便药剂渗滤到土壤中。泼浇法是将杀菌剂加水稀释后泼浇于植株基部。

熏蒸法

熏蒸剂的有毒气体在密闭或半密闭设施中,杀灭害虫或病原物的方法。有的熏蒸剂还可用于土壤熏蒸.即用土壤注射器或土壤消毒机将液态熏蒸剂注入土壤内,在土壤中成气体扩散。土壤熏蒸后需按规定等待一段较长时间,待药剂充分散发后才能播种,否则易产生药害。

烟雾法

指利用烟剂或雾剂防治病害的方法。烟剂系农药的固体微粒(直径0.001~0.1μm)分散在空气中起作用,雾剂系农药的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起作用。施药时用物理加热法或化学加热法引燃烟雾剂。烟雾法施药扩散能力强,只在密闭的温室、塑料大棚和隐蔽的森林中应用。

此外,杀菌剂还用于涂抹、涅果、蘸根、树体注射、仓库及器具消毒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