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2 10:36
明清两代时贯城河里盛产鲜鱼,化龙桥旁的巷子又因鱼贩集中而得名鱼港铺(明)和鲜鱼巷(清),旧时因河床陡峭,导致贯城河水奔流至此时顿生惊涛拍岸、声震百里的效果,河面急流飞舞宛若群龙戏水,桥下还有一石,形神宛如灵龟。而如今这些书中记载的景象已然不复存在,倒是“化龙”之名记者找到了正解:过去每年的正月贵阳都会举行龙灯赛会,十里八乡的戏班子都会来参赛,而赛完龙灯之后,便会统一集中到化龙桥,在此地将龙灯焚化送群龙上天归位,从而“化龙”之名便与这座方便人们过河的石桥联系在了一起,但为何偏偏选择此地焚化龙灯却无从考究了。
说起化龙桥,那桥下的贯城河就不能不提,贯城河古时称为玉带河,形如一条柔滑的玉带蜿蜒地穿过贵阳城,河水源于贵阳城东经城区穿六洞桥后汇入南明河,旧时贯城河流量少时,牛皮贩子们便会在河滩上撑晒牛皮,而附近的棉线铺子、土布店都会在此晾晒布匹,造就一幅“千帆万纱”的美景。据一些轶闻记载,旧时贵阳的风水先生们就说贯城河形如道家的阴阳鱼穿过贵阳城,而群山环绕的贵阳城又像菩萨座下盛开的莲花一般,所以佛道两教都庇佑着贵阳这块风水宝地。
自然凌驾于贯城河上的化龙桥畔也少不了名人,清末时期两任芜湖道台郭子华家就在此,而当时其母去世后,郭子华便在比邻化龙桥的猫猫巷(今陕西路)修建祠堂,为何选址于当时比较偏僻的猫猫巷,传说是郭子华想卡断贵阳的龙脉,借此地“化龙”,不过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权当饭后的谈资倒也不错。
经政府扩建后的化龙桥也是雕龙刻凤大气磅礴,而新桥一旁依然能见到被植物爬满的的那座老石桥,但再也难分清是当年化龙桥的哪一部分了,而贯城河水也因防涝工程而被“圈养”在了贯城河普陀路段的防洪闸内。如今桥下化龙的胜景已然难再现,反倒是化龙桥两旁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陕西路、普陀路、中华北路,都在印证着贵阳这块福地的发展,桥下虽无龙,但桥上龙正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