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4 18:37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简称“军博”,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军事博物馆。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决定,为庆祝建国10周年,在北京新建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博物馆和展览馆。同年10月12日在军事博物馆陈列大楼建筑工地隆重举行开工典礼。
1959年7月,军事博物馆陈列大楼建成;同年3月12日,中央军委第167次会议议定:“正在筹备的军事博物馆,可以定名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960年5月13日,总后勤部军械部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移交武器、器材、弹药1525件;同年8月1日,正式开放,是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
1962年夏,毛泽东主席为军博题写馆名。军博报总政副主任肖华并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罗瑞卿同意,请毛泽东主席为军博题写馆标。毛主席欣然同意,在6页信笺纸上写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1个大字。同年8月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共有红军馆、抗日馆、解放馆、抗美援朝馆、现代馆、兵器馆、民兵馆、礼品馆、综合馆。
1965年8月,军博鉴定出馆藏一级文物936件,其中红军馆229件,抗日战争馆206件,解放战争馆263件,抗美援朝馆159件,保卫社会主义建设馆62件,兵器馆17件。
1967年1月中旬,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军博闭馆。
1970年10月13日,军博按试行编制组建领导机构,取代“革委会”。周础任政委,耿学文任副馆长。并建立临时党委。馆下属共3个处级单位:政治部、管理处、陈列宣传处。
1975年10月29日,军博历史综合馆(原综合馆之改称。因其缺少建国后的内容)开始内部预展。
1977年4月,《毛泽东主席纪念展览》经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等领导人批准,进行内部展出。同时对内开放的还有已陈列就绪的3个历史分馆。
1979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及其返回舱,由国防科工委交军博收藏。
1981年7月,军博历史综合馆撤除。
1982年3月,中国博物馆学会成立。军博是该学会发起单位之一,副馆长秦兴汉、马仲廉参加成立大会,被选为该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秦兴汉为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同年8月1日,进行重大调整修改的兵器馆和经过进一步修改的现代一分馆正式开放。
1985年8月13日,抗日战争馆正式开放。
1987年1月1日,军博试行全周开放制度,每周7天都开馆,改变星期一闭馆的惯例,只在元旦、“十一”各闭馆1天,春节闭馆2天,每年可增加约57个开馆日。
1988年7月1日,军博《中国古代战争馆》《中国近代战争馆》正式开馆。
1994年8月1日,军博试行分馆制并开始运行。
1995年12月22日,北京市首批博物馆注册登记颁证会在北京市文物局召开,军事博物馆成为首批注册的55所博物馆之一。
1998年4月7日,革命战争馆东一、二、三层楼于6月起陆续撤展。同年8月25日,军博干部按新编制开始定岗定位。同年10月21日,军博召开领导干部会议,确定从1998年11月1日起展览大楼全面闭馆维修。
2001年2月13日,军事博物馆大楼中央空调安装工程开工典礼仪式在军博举行。
2004年2月18日,《土地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全国解放战争馆》开馆仪式在军博举行。
2008年3月1日,军博在首都博物馆界第一个免费开放。
2010年7月,军博展览大楼加固改造工程立项。
2012年9月21日,军博展览大楼加固改造工程举行开工典礼。
2017年7月,军博展览大楼加固改造工程竣工。
2021年,军博启用新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按文物藏品类型实施数字化工程。
2022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闭馆,于2023年1月1日起恢复开放。
2024年10月,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关于推进城市副中心博物馆建设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加快建设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通州分馆等一批重点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陈列面积近5.9万平方米。主楼建筑高94.7米,南北两侧各4层,楼顶装有直径6米的巨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全馆有43个陈列厅(区)。正门上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匾额是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
按中央军委和军委政治工作部明确要求,军博主馆(复兴路9号)展陈,以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体,在陈列形式上包括叙事型的军史陈列、器物型的兵器陈列、美术型的艺术品陈列、科普型的科技陈列等;正在筹建的通州分馆,以新中国武器装备发展史和中国古近代军事历史为主,以世界近现代军事藏品展示为辅。
除基本陈列外,军博主馆还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和临时专题展览。党的十九大以来举办的大型主题展览有《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文物以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中国古近代军事史和世界军事史为主。馆藏特色文物为武器、军服、证章和军事题材艺术品等。馆藏文物包括飞机、大炮、舰船、导弹、枪械、弹药、冷兵器、勋章、证章、印章、钱币、陶器、瓷器、器具、服装、旗帜、文献、笔记等。有一级文物1793件/套,大型武器装备250余件,艺术品1600余件,对外军事交往中受赠礼品2551件。截至2019年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品数量184000件/套。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全军各大单位调拨、个人捐献和转让等方式,对中国人民军队历史文物和中国近现代文物进行系统征集,奠定军事特色鲜明的红色大馆的文物优势地位。采取捐购结合的方式,加大对世界军品的征集,征集到具收藏和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近2万件(套)。
2022年2月2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百集精品纪录片《战旗》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代表性文物有:秦兵马俑、西汉铁铍、汉代钩镶、隋铜虎符、元至正十一年铜铳、明洪武五年碗口铳、明洪武十年铜铳、明东司房锦字号象牙腰牌、明王忬象牙腰牌、清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太平天国铁炮、左宗棠印章、丁汝昌战袍、“镇远”舰铁锚、金陵机器局造铜炮、加特林机枪、叶挺北伐战争使用的指挥刀、朱德在南昌起义中使用的手枪、毛泽东送给袁文才的皮裹腿、贺龙的狮钮印章、红军的第一部电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印章、周恩来的红星奖章、泸定桥铁索、贺龙题写的“兴盛番族”锦幛、黄土岭战斗击毙阿部规秀的迫击炮、杨靖宇的印章、左权的转轮手枪、八路军军工部生产的“八一”式马步枪、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代表日军投降时呈缴的战刀、中国人民军队的第一辆坦克“功臣号”、北平(今北京)城门钥匙、黄继光的朝鲜金星奖章、王海驾驶的米格15战机、头门山海战英雄炮艇、U2飞机等。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文物库房,建筑面积约1.8万平米,下设藏品库、珍品陈列室、总账室、摄影室、3D数据采集室、修复室、武器保养车间等功能区,配备恒温恒湿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讯系统、安防系统,成为集文物管理、陈列展示、文物保护、文物信息采集和安全防范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藏品库房。
军博门户网站于2010年8月1日上线,历经多次改版,共设置8个一级栏目。为扩大展览影响力和方便观众远程参观,陆续推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兵器陈列、中国历代军事陈列、军事科技陈列等基本陈列,以及“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等7个网上数字展馆。
为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军博逐渐建立起内容丰富的融媒体矩阵,涵盖门户网站、微信服务号、微信订阅号、微信视频号、新浪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哔哩哔哩等9个平台,截止2022年7月全网总用户数量超过1300万。
2022年2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百集纪录片《战旗》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观众服务
军博面向社会开放,建设馆以来共接待社会观众约1.6亿人次,2012年以来共接待社会观众2175万人次。2020年疫情以来先后两次闭馆(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5月5日、2022年5月3日至2022年6月8日)情况下共接待观众272万人次,实现了观众接待和防疫安全的兼顾。2019年3月开始,军博正式承担北京市“四个一”活动(现已更名为“七个一”活动),至2022年先后接待2679批次17万人(学生155184人)。
公益讲解
军博坚持公益讲解服务,2017年以来共面向观众提供公益讲解2.8万余批次。拥有服务规范的讲解员队伍,多次出色完成国家、军队大型主题展览的讲解保障和观众组织任务,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模群体、国际友人的展览讲解任务。在2021年度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2名参赛讲解员全部晋级全国十强,获得全军第一、全国第二的好成绩。2021年以来,为实现观众服务的差异化,开始实施第三方合作研学机构准入机制,对来馆进行研学活动的机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考核,施行持证上岗、全程监督,切实维护观众权益;严把研学教育内容入口关,严肃审改研学课程方案,确保研学机构讲授内容史实清楚、导向正确、效果正面。
1985年起,军博编辑出版月刊《军事史林》。期刊主要从军事历史、武器装备、军事艺术等方面,全面反映中外军事发展历程,是宣传研究军事历史的国家级综合性期刊、中国期刊方阵社科双效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多年来形成传承红色基因、讲述军史故事、学研军事史料的刊物品牌。2019年,《军事史林》实现改版,明确以学术性为主,辅以一定的普及性,体现军博特色,做有趣的军史学术读物。
伴随文物管理保护利用和展陈建设,军博坚持学术研究同行。建馆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出版物有《中国战典》、《黄河在咆哮》、《中国人民解放军70周年图集》、《中国军事史图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雷锋在军博》等,曾获得全军“八五”军事科研优秀成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等奖项。2017年以来,推出了《何孔德油画<古田会议>暨军事题材油画精品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品选》、《跃动的历史》、《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图集》、《为博物馆而设计》、《走进新军博》、《英雄赞歌·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模范传略选编》等多部出版物。2012年大楼加固改造前出版了原基本陈列体系各展陈画册,2020年以来的主题展览均印有展览同名画册等。
军事博物馆注重加强馆校合作共建,与十一学校、实验二小等名校及市教委、所在学区深度合作,共同研发党史军史及国防教育特色课程,重点打造北京市教委“七个一”社教活动品牌,开展特色教育活动,通过来馆现地教学、进校集中授课的形式,深入搞好学生群体的党史军史知识普及教育,打牢新时代青少年爱党兴军基础;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首都高校团委及学生团体合作开展志愿讲解活动,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在主动深入学习党史军史的基础上,以志愿服务形式向观众讲历史谈心得,提高了博物馆思政课教育的质量效益。
2007年3月26日,经批准,军博馆长郭得河一行10人前往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考察。
2009年7月29日,在军事博物馆召开“博物馆合作与交流”座谈会。军博馆长陈士富,副馆长刘延吉、向荣高、马琳杰,研究馆员佘志宏,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有关领导,部分省市博物馆、纪念馆馆长,共28人参加。
军事博物馆主要从事收藏、研究、陈列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历程和人民军队建设成就的文物、实物、文献、资料,以及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年军事历史和世界军事史的文物、实物、文献、资料。围绕党和国家及军队的中心工作,举办各种专题性、时事性、纪念性展览。接待国内外来宾和观众的参观访问。组织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组织开展与国内外博物馆之间的业务交流。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下辖综合办公室、编辑研究室、宣传教育室、设计美术室、藏品征集保管室、文物保护室、信息资料室、安全保卫室、通州分馆、怀柔分馆等10个中层单位。同时还设有学术委员会、艺术委员会、文物鉴定委员会。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免费
每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例行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每日限额12000人。9:00~12:00为上午时段,12:00~16:00为下午时段,各限额6000人,额满为止,不提供当日预约和现场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