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1 11:36
《北京大学校报》由北京大学党委主办,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0801/(G),为半月刊。它的前身为《北京大学日刊》,创办于1917年11月16日,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报纸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金克木、杨振声等著名学者曾任北大校报主编。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作为学校的改革措施之一,北大创办了《北京大学日刊》。《日刊》为四开四版,每天出刊,刊登新闻和公告,将校内每日情况向师生发布。同时《日刊》在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学说,介绍北大进步师生、进步社团的活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李大钊、刘半农等进步教授都曾有文章在《日刊》上发表。 1919年10月,毛泽东起草的《问题研究会章程》在《日刊》上发表。1932年9月17日,《日刊》改为《周刊》。后曾改为《旬刊》、《半月刊》。可以说,《北大日刊》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记录了新文化运动的全过程。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北京大学校刊》于1953年10月1日复刊,成为四开四版的全校综合性报纸。刊名用毛泽东题写的“ 北京大学” 校徽字体。 1959年,北大校刊编辑部曾作为北京高校中唯一的先进集体代表参加了“ 全国群英会” 。 1966年8月17日,毛泽东为北大校刊题写刊名“ 新北大” 。8月22日,用新刊名编印的北大校刊出版发行。1978年3月5日,校刊恢复采用毛泽东题写的校徽字体做刊名,并重新计数期号,连续出版至今。
2001年,《北京大学校刊》在高校中率先改为对开四版,并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要求更名为《北京大学报》。北大校报改版后扩大了容量,第一至第四版分别为要闻版、综合新闻版、学术版、副刊版,下设科技前沿、燕园师林、校史寻踪等栏目。 1995-2008年,编辑部和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合办用中德文出版“奔驰副刊” ,并发往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总部。
2024年9月,北京大学校报编辑部与房地产管理部共同推出北京大学校报第1670期——燕南园专刊,藉此对燕南园的保护及修缮情况、历史文化、精神内涵进行梳理、总结,多角度为读者呈现燕南园的旧貌新颜。
北大校报的新闻作品多次获得北京市新闻奖,相关作品频频被《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等国内报刊转载,是在全国高校校报协会的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奖率最高、获得一等奖最多的高校校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