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

更新时间:2024-11-03 11:59

首都师范大学(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简称为首都师大 ,位于北京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省部共建高校,由北京市主管。学校为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前身是北京师范学院,初建时仅有一年制的9个专修班。1955年,北京师范学院正式成立。1960年,华北人民大学哲学系、政经系、党史系北京学区的师生并入北京师院。1962年,北京工农师范学院整建制并入北京师院。同年,北京体育师范学院整建制并入北京师院。1964年,北京艺术学院撤销,其音乐系、美术系部分教职工并入北京师院。同年,北京师范专科学校部分教职工并入北京师院。1971年,北京市外国语学校划归北京师院领导,更名为北京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1973年,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和函授部整建制并入北京师院,同时另有其他系室若干教职工调入。同年,北京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从北京师院划出,恢复原建制和名称。1973年,“文革”后期北京市部分院校调整,有少量教师、干部陆续调到北京师院工作。1978年,原中国人民大学成员绝大多数陆续调出,回到复校的中国人民大学。1979年,北京师院体育系划出,恢复北京体育师院建制。1980年,北京外国语学校并入、三校合并,定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同年,学校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学校取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划入北京联合大学,定名为北京联合大学外国语师范学院。同年,学校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是中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

更名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市为了改变学校布点过多、专业设置重复、财力物力分散等状况,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并报国家教委批准,出台了《市属高校布局调整方案》,其中一项是将北京师院分院、联大外语师院并入北京师范学院,并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到1999年,又有北京通州师范学校和北京第三师范学校并入首都师大。2008年,该校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

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2011年12月,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整体并入,与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组成学前教育学院。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京疆学院,探索援疆育人长效机制。2014年4月,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首都师范大学。同年12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数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京港大学联盟正式成立,首都师范大学成为其成员。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20年10月11日,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两所高校联合长沙第一中学、长沙市明德中学、重庆清华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以及清华大学附属小学6所基础教育学校共同成立6+2“傅任敢教育思想实践联盟”。同年,学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被北京市人民政府确定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21年,首都师范大学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2年,首都师范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23年,首都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双名计划”名师培养基地。同年,该校项目入选2023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2024年,首都师范大学相继举行附属顺义实验学校、呼和浩特实验小学举行揭牌仪式。同年5月,首都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101计划”第二批高校名单,作为数学“101计划”牵头高校及参与高校,并参与三门数学专业基础课程教材的建设,也是入选高校中唯一一所北京市属院校。10月12日,首都师范大学未来教师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并设立首都师范大学未来教育英才奖助学金、人文社科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基金。11月,北京市已建设的14个市属高校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包括首都师范大学的数智化教师教育交叉学科平台。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2月,首都师范大学下设29个院系(中心)以及大学英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共有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9个,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2月,首都师范大学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学位授予点19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学位授予点9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2月,首都师范大学有教职工2419人,在1668名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人数409人,副高职称人数585人,博士1229人,硕士395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5%。学校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如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入选“北京学者计划”,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北京市特聘教授支持计划,入选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计划,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入选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入选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11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6人,入选北京市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2月,首都师范大学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5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含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12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5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4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22个,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2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部、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北京高等教育经典教材1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06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此外,2024年学校招生纳入“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农村专项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截至2024年2月,首都师范大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6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含合作项目)141项,北京市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22项。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电子竞赛、英语演讲等国家级及北京市级比赛中均获得了多项奖励。高层次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8项,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5项。

合作交流

首都师范大学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可以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院校之一,也是京港大学联盟校。学校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个教育部授予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基地,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入选北京市首批“北京华文教育基地”的四所高校之一。截至2024年2月,该校已同51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96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留学生培养本硕博全覆盖,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并成立4所孔子学院、2所独立孔子课堂与1个孔子课堂协调办公室,即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秘鲁皮乌拉大学孔子学院、德国不来梅孔子学院、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独立孔子课堂、埃及卢克索大学独立孔子课堂以及美国明尼苏达州孔子课堂协调办公室。同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联合培养了844名教育硕士。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2月,首都师范大学设有109个研究所(中心),建有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1个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1个中关村技术转移平台,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7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2月,首都师范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二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5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32项。“十二五”以来,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4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9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子课题72项,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4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4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2月,首都师范大学校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文献1604.7 余万册(件),其中印刷型文献316万余册,电子图书119万余册,电子期刊5万余种,学位论文1049万余册。购买非书刊类数据库80个,自建数据库42个。形成了以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数学、教育学等学科文献为代表的重点学科资源体系。此外,图书馆还重点建设了首都师范大学文库、学位论文库、基础教育资源库、首都师范大学教学参考资源网等特色资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社科类双月刊。创刊于1973年,为季刊。其前身是《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随校名的变更改为今名。该刊主要反映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理论前沿,尤其反映本校的学科特点和学术研究成果。栏目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领域。本刊以容量大、栏目多、观点新为特色,注重文章的科学性、现实性、应用性。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76年,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学、计算机、物理、电子通信、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信息工程、心理学、交叉科学等理工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论文类型不限于研究论文、述评、科学史和教改论文等。其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武大版RCCSE核心期刊。中国引文数据库收录(CCD),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网络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CAJ-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统计源期刊(CAJCED),“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德国《数学文摘》(ZM)收录期刊,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WJCI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来源期刊等。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首都师范大学”由欧阳中石教授题写。

校徽由 CNU 大写英文字母、敞开的书籍、橄榄枝和学校英文字体组成,采用错动性建构造型。

首都师范大学校旗分为主旗与副旗。主旗为蓝色长方形旗帜,副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均印有学校校标、欧阳中石所题校名以及学校英文大写字母缩写的标准组合。

精神文化

为学为师、求实求新

社团文化

截至2024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学生社团有管乐团、京剧团、合唱团、话剧团、毛导观察、挑战杯、晨曦社、音韵朗诵社、天文社、唳天剧社、缉熙|汉服社、盲校服务队、青年考古人学社等。

COT中西文化交流社成立于2013年,隶属于资环学院,是由一群追求爱与和平的世界青年组成,社团旨在打破误解与偏见,促进各国文化传播,共有来自于11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57名同学,其中包括25位中国学生和32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热爱中国文化的留学生朋友们。主要活动有交流分享会、线上推送、外出游玩景点介绍、参加北语国际文化节。

资·视摄影社,成立于2017年十月,由摄影爱好者组成。宗旨是愿所有平凡小事,变成永恒故事。希望每一个来到摄影社的你,能够在这里感受摄影的魅力,感受生活的美好,记录身边的美好瞬间。

首都师范大学校管乐团成立于1991年11月,隶属于校团委,前身为北京大学生军乐团。乐团有60名成员(截至2021年),在这里,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登台演出、参加各种交流活动从而展现出自己在音乐领域的才华,管乐团经常参加、举办市级校级大型演出等活动,还有三年一次的全国大艺展、出京比赛和实践学习等活动。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2月,首都师范大学占地约98.0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84.70万平方米。设有校本部、北一区、北二区、东一区、东二区、良乡校区、通州校区、来广营校区。

校本部

校本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有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育技术系、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

北一区

北一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3号。设有文学院、历史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国际文化学院。

北二区

北二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6号。设有信息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东一区

东一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堆子甲23号。设有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东二区

东二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3街5号院。设有学前教育学院。

良乡校区

良乡校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首师大良乡校区。规划用地面积65.3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2.5万平方米(含既有建筑9.5万平方米),新建约43万平方米,学生宿舍建设约3万平方米。设有基础学部、京疆学院。

通州校区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成立于2015年9月,位于通州区中山大街50号,占地80余亩,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承办的一所“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现代化中学。

来广营校区

来广营校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1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养德楼

“养德楼”为学校主建筑——行政办公楼,是教育教学部门工作的主要场所。除了为教职员工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还造了备课室、悦读吧、暖心阁、研修吧、书画吧等“工会之家”。

养身楼

养身楼为学校风雨操场,是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室内场馆内设施齐全,设计合理、功能丰富。

艺术楼

学校艺术楼设有音乐长廊、美术长廊、开放式学生艺术作品空间,学生作品涵盖国画、书法、油画、素描等多元艺术语言。设计风格曲水流觞,弘扬文化,诗意融融。通过作品的交流分享和环境熏陶,多视角呈现师生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