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1 16:16
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二级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始建于1958年创办的电子学和计算数学研究室(下设电子仪器加工工厂、电子计算机工厂、电子学实验室),是我国高等学校中较早建立的计算机专业之一。此后,先后经历无线电电子学系、信息科学学院等发展阶段,2004年更名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为响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服务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目标,加强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落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北师大以原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主体,在2019年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共建了人工智能学院。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人工智能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建有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虚拟现实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虚拟现实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单位。
学院培养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成为、凌永顺、刘尚合等杰出校友。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60 人,其中国家高层次人才 5 人,教师连续入选2020-2023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近期,学院教师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1项、宝钢优秀教师奖 3人、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1 项、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 人、校“四有”好老师金质奖章 2人。
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重点专业方向,以“智能科学”为主线,强化数理基础,强化AI 实践课程体系和平台建设,专业课程注重 AI 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聘请 AI 领域知名学者和高水平教师为学生授课。硬件方面,学院建有大规模 GPU 计算集群,并设立机器人实验室、人工智能创新设计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电子设计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室,有力支撑课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院的支持下,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大学生创业竞赛等活动中成绩优异。2014-2022年六次从亚洲赛区的激烈竞争中晋级 ACM-ICPC 国际大学生竞赛全球总决赛,并在2021年全球总决赛线上赛道中获得第 12 名,在大陆参赛高校中排名第5,创造了北师大在 ICPC 世界总决赛中的最好成绩;我院电子竞赛队获得2017年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2018年北京市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2019 年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和北京市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此外,多名学生获得过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竞赛世界总决赛亚军、iGEM 国际合成生物学竞赛世界总决赛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及一等奖。2019 年以来本科生在国内外各项专业竞赛中获奖百余项,获奖者占学生总数的 50% 以上。
此外,学院还注重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和长期出国交流学习项目。学院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等签订本科生双学位教育合作项目;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共同开发计算机导论、数字图像处理、编译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网络同步视频课程;聘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等国外教授讲授暑期英文课程;资助学生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卡迪夫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参加暑期课程和夏令营等项目。2019年8月,我院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的“中英人工智能合作人才培养计划”入选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19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第二批获资助项目”名单,为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化平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