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2 13:41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隶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始建于1956年10月11日,前身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卫星研制的单位之一。
在几代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研究所已发展成为集研究、开发、设计、生产、试验于一体,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先进,军、民结合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所主要从事空间飞行器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推进系统及其部件的设计和研制以及工业控制系统的研究应用工作,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我国已成功发射的100多颗卫星(飞船)的控制、推进分系统及其部件,绝大部分是由本所研制生产。
50年的发展与积淀,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形成了包括控制理论研究、航天器控制与推进系统设计、光学敏感器、惯性敏感器、星载计算机、机电驱动与执行机构、航天器发动机等方面的强大研制能力。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设计手段, 一流的试验设备和颇具特色的产品生产线。这块沃土先后培育了11位院士, 现有职工1000余人, 其中国家级、部级专家近30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70余人, 高级技术人员300多人, 共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近500人。
40年的拼搏与历练,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承担并出色完成了我国成功发射的80多颗卫星中绝大部分卫星的控制系统和推进系统研制任务, 6艘载人飞船的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研制任务, 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嘹亮的乐音, 到神舟飞船完美的落点控制, 再到嫦娥一号卫星精确的轨道控制, 充分显示了研究所坚实的基础和雄厚的技术实力。研究所在卫星姿态与轨道控制技术、飞船逃逸救生控制技术、飞船再入控制技术、月球探测器轨道控制技术等方面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共获得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0项、国防科学技术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88项。
30年的改革与创新,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已掌握了一大批核心技术并拥有多项专利。研究所积极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努力开展先进的控制方法和新型部件的预先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组建了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所注重与国内兄弟院所、高校的密切协作与相互学习并广泛开展与欧洲、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等国家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正满怀信心, 开拓进取, 团结拼搏, 向着国际知名, 国内一流宇航研究所的目标阔步前进。
在嫦娥二号卫星研制过程中,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承担了卫星两关键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GNC)分系统、推进分系统——的设计、生产、测试及飞行控制工作。研究所依靠其几十年积累的卫星软硬件研制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为嫦娥二号卫星配套生产了百余件硬件产品和近四十套软件产品,同时还承担了嫦娥二号卫星的软件评测和飞控支持系统研制等重要工作,是参与嫦娥二号工程的重要研制单位之一。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嫦娥二号卫星研制队伍克服了研制工作周期短,任务变化大的困难,坚持继承与创新结合、需求与发展结合,通过对嫦娥一号卫星产品的继承与完善,实现了非测控弧段轨道控制、紫外辅助导航、敏感器与载荷复用;通过对推进分系统的适应性改进和专项试验,突破了轨道发动机长期在轨使用技术。嫦娥二号卫星与嫦娥一号卫星相比,较大幅度的提高了GNC和推进分系统对深空探测任务的适应性。嫦娥二号任务的实施,为后续的深空探测摸索了经验,积累了技术,对我国深空探测计划的稳步实施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020年11月,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