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无喙兰

更新时间:2023-04-22 17:01

北京无喙兰(Holopogon pekinensis X. Y. Mu & Bing Liu):是腐生小草本,具根状茎和肉质纤维根。茎直立,无绿叶,上部被乳突状疏柔毛。总状花序顶生,具数花至多花;花直立,萼片相似,背面常被疏毛;花瓣3枚相似,且先端2裂;蕊柱较长,花粉团2个,粒粉质,柔软;柱头顶生;蕊喙不存在。此种的花部特征非常原始,唇瓣无明显分化,与花瓣萼片近似,

物种简史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介绍,“北京无喙兰”是北京林业大学沐先运博士在对北京另一珍稀兰花——山西杓兰进行长期跟踪调查时,在延庆山区发现了这个珍稀的兰花物种。经细微结构分析、查询文献、与俄罗斯专家沟通及中国国内兰科专家确认后,才正式发表了此新物种。相关学术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植物分类学界主流刊物《植物分类》上。专家认为,这一兰花新种的发现,是对北京野生植物多样性研究的重大贡献,使北京地区的野生兰科植物增至18属24种。使无喙兰属在中国的种类增至3种、在全球的种类增至7种。

形态特征

北京无喙兰是腐生小草本,具短缩的根状茎和成簇的肉质纤维根。茎直立,无绿叶,上部被乳突状疏柔毛,中部以下具数枚圆筒状鞘。总状花序顶生,具数花至多花;花序轴被乳突状疏柔毛;花苞片膜质;花梗较长;花直立,扭转或不扭转;萼片相似,背面常被疏毛;花瓣3枚相似或中央1枚变为特化的唇瓣,后者明显大于花瓣且先端2裂;蕊柱较长,顶端稍扩大,背侧多少有龙骨状脊;脊一般粗厚,向上延伸而成花丝;花药通常以基部着生于花丝上,直立或近直立;花粉团2个,粒粉质,柔软,无花粉团柄,亦不附着于粘盘上;柱头顶生;蕊喙不存在。

此种的花部特征非常原始,唇瓣无明显分化,与花瓣萼片近似,形态上的近缘种为远在千里之外的乌苏里无喙兰(Holopogonussuriensis Kom. & Nevski 产俄罗斯)。无喙兰属鸟巢兰属(Neottia)关系很近,有学者认为它应归为鸟巢兰属的异名,但也有研究表明此属可能与头蕊兰属(Cephalanthera)近缘,应该独立(Chen et al., 2016),此处维持其独立。

该物种植株高18-25厘米;根状茎短缩,具成簇的肉质纤维根;花瓣3,具有突出的中脉,无修饰唇,相似,狭长圆形,长3-4×0.8-1.0毫米;花柱头直立,长2-3毫米,花丝比较短; 花药卵圆形长圆形,0.4-0.5毫米;花粉椭圆形。

生活习性

兰科植物对生存环境要求严苛,在繁育关键环节需要多重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繁衍生息。“北京无喙兰”为腐生性兰花,自身没有叶绿素和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依靠土壤中的特殊真菌提供养分。因此,它对环境的要求更为苛刻。

分布范围

2017年,在中国北京地区被发现。

种群现状

通过多年绿化建设,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北京市林地面积达到109.16万公顷,森林面积达到75.6万公顷,城市绿地面积达到8.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2.3%。建立了17个园林绿化系统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3.11万公顷,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99%。累计恢复建设湿地4800公顷,建设湿地公园10处、湿地保护小区10处。全市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小区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形成。

截至2017年10月31日,研究人员仅发现17株“北京无喙兰”个体,数量稀少,十分珍贵。

2020年,北京林业大学研究人员在密云区雾灵山自然保护区1100米海拔的丛林里进行野生植物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无蕊喙的兰花新物种“北京无喙兰”。

最新报导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传来喜讯,科考人员在此地发现了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兰科植物——北京无喙兰。雾灵山植物科考团队负责人、北京林业大学沐先运博士介绍,北京无喙兰是北京特有的腐生型兰花,这种植物一直十分“低调”,直到2017年首次在北京延庆被发现,这一兰科新物种才为世人所知,被科学界记录在册。此次在密云区雾灵山发现北京无喙兰,是该物种的第三次发现记录,也是在北京东北部的首个记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