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3 15:20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是北京理工大学的二级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于1952年,1955年开始培养研究生,为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和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于2002年由原化工与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精细化工专业(部分)、阻燃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及材料科学研究中心组建而成,2015年原化工与环境学院的环境与能源材料系并入材料学院。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下设6个系,开办6个本科专业。
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高分子材料系、金属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系、能源与环境材料系、阻燃中心
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电子封装技术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国防紧缺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化学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材料学院形成了从院士、973首席科学家、万人计划入选者、何梁何利奖获得者、四青人才等到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型号总师、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等军民融合的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教职工193名,其中,专任教师139人,教授和研究员50名,副教授63名,博士生导师(含兼职博导)82名,硕士生导师147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岱宁、才鸿年、吴锋
973首席科学家:吴锋、王富耻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庞思平
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庞思平、程兴旺、马壮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刘吉平、庞思平
何梁何利基奖获得者 :吴锋、刘吉平、方贷宁、庞思平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庞思平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庞思平
四青人才:陈棋、王俊升、李霄羽、何春林、尹平、李红博、于兴华、靳柯、张加涛、钟海政、梁敏敏、黄佳琦
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才鸿年团队、王富耻团队、庞思平团队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教师奖获得者:吴锋
国防科技工业 “511人才工程”人选:王富耻、吴锋、杨荣杰、李和章、杨宾
型号总师:杨荣杰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曹传宝、陈人杰、庞思平、金海波、马壮、张加涛、吴川、李丽、范群波、白莹、苏岳锋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刘吉平、罗运军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李霄羽、陈来、高丽红
北京高等学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入选者:陈人杰
北京市科技新星:吴川、李丽、陈人杰、金海波、钟海政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入选者:张朝晖、吴川、陈人杰、金海波、李丽
北京市教委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钟海政、刘玲、陈煜、薛云飞
中国工程前沿杰出青年学者:陈人杰
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特聘&讲座教授:张加涛
北京理工大学特立青年学者:谭国强、李红博、高洪才
学术型硕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型硕士/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材料学院作为首席单位承担了多项国家和国防 973 项目、863 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国家和国防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军品配 套规划项目、装备预研加强项目、北京市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等。 “十二五”期间,新材料领域相关科技投入总经费超过 7 亿元。
1.含能材料:主要内容包括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含能聚合物、纳米含能材料、功能含能助剂的分子设计、合成与制备工艺,高性能固体推进剂及装药技术,固体推进剂成型工艺与应用,包覆层与绝热层材料技术,高能混合炸药及装药技术。
2.毁伤与防护材料:围绕航天、航空和工业对高性能合金、陶瓷、复合材料及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的需求,结合国民工业对高性能结构材料的需求,开展高性能新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与应用研究。
3.材料表面工程:主要包括表面特种涂层结构-功能一体化的优化设计、涂层制备过程全程模拟与性能预测、表面涂层加工及微结构控制、涂层性能测试与表征以及特种涂层新型原材料设计与合成等。
4.先进材料成型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材料的各种先进加工成形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材料加工成形与材料组织及性能关系研究、材料加工成形的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研究。
5.功能高分子与阻燃材料:主要包括生物医用材料、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及阻燃材料等的研究。
6.低维材料物理与化学:各种零维、一维、二维光、电、磁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特别是高性能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构建及其在发光、太阳能电池、吸透波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7.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各种新型化学电源、物理电源的关键材料及其工程应用技术,各种新型绿色能源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表征、仿真模拟、性能预测和经济性评价,能源材料制备与应用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环境材料失效机制以及各种废弃物品的资源化与再生利用技术。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材料学院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