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2 08:51
北京神经科学学会(Beijing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BJSN)于1988年1月成立,是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是北京地区从事神经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团体,是依法成立并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接纳的社会法人,是政府神经科学工作者的纽带和助手,是发展中国神经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
1987年,由韩济生教授牵头,与薛启冥、任民峰、范少光、匡培根教授等神经科学领域的专家共同组织筹备成立北京神经科学学会。
1988年1月,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正式成立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由韩济生教授担任学会的第一任理事长;7月,在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学术报告厅召开北京神经科学学会成立大会。
1996年,北京神经科学学会换届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由范少光教授出任理事长。
1999年4月,在北京市宣武医院召开北京神经科学学会代表大会暨1999年学术交流会。
2000年2月,北京神经科学学会代表大会召开,进行换届选举,产生了学会的第四届理事会,由王晓民教授担任理事长。
2004年1月10日,北京神经科学学会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仍由王晓民教授担任理事长。
2008年1月12日,北京神经科学学会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由于常海教授担任理事长。
2014年6月28日,北京神经科学学会换届选举产生了第八届理事会,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李锦研究员担任理事长。
2017年,北京神经科学学会换届会上,经由会员代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李锦研究员继续担任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任期三年。
2021年6月20日,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第十届换届选举大会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举办。
该团体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监事;
(三)审议理事会、监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决定重大变更和终止事宜;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四)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会员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三年。召开换届会员代表大会30日前,应将换届准备材料送至业务主管单位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审查,确认符合换届条件后方可召开。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上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
理事会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该团体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理事会的职责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代表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的设立和办公住所的变更;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该团体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接受监事会提出的对该团体违纪问题的处理意见,提出解决办法并接受其监督;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理事在任职期间两次缺席理事会视为自动放弃理事资格。
该团体设立常务理事会。由常务理事23人组成。(人数不少于五人,常务理事的人数不超过理事会理事总数的1/3,且为单数)。常务理事从理事中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下列职权,并对理事会负责: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三)决定会员代表的吸收或除名;
(四)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的设立和办公住所的变更;
(五)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六)领导该团体各机构开展工作;
(七)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八)接受监事会提出的对该团体违纪问题的处理意见,提出解决办法并接受其监督。
常务理事会与理事会任期相同,与理事会同时换届。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
据2024年5月学会官网数据,北京神经科学学会下设7个专业委员会、1个顾问委员会。
据2024年5月学会官网数据,北京神经科学学会拥有会员600余人。
该团体由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组成。
申请加入该团体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单位会员代表:
(一)拥护该团体的章程;
(二)有加入该团体的意愿;
(三)在该团体的业务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与专业有关的科研、教学、生产等企事业单位及学术性群众团体;
(五)愿意参加该团体有关活动;
(六)支持该团体的工作。
个人会员代表:
(一)拥护该团体的章程;
(二)有加入该团体的意愿;
(三)在该团体的业务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在北京地区从事神经科学(包括神经生物学、神经药理学、神经发育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精神病学等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有关的学科以及与上述学科交叉的其它学科)科技研究、教学与医疗实践的工作人员与硕士以上在读学生。(研究生与博士后请注明:学生会员)
(五)在神经科学领域有突出成绩;
(六)热爱该团体工作。
会员代表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会员代表享有下列权利:
(一)该团体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该团体的活动权;
(三)获得该团体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该团体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该团体的决议;
(二)维护该团体的合法权益和声誉;
(三)完成该团体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向该团体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该团体,并交回会员证。会员一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该团体活动,视为自动退会。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该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开展神经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咨询服务、人才培训。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2021年5月25日,中俄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学术研讨会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举办。来自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MSU)、俄罗斯科学院(RAS)与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积极响应“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框架下推动科技创新务实合作,围绕中俄两国脑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科研进展、交叉演变新形势进行深入交流,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和创新思维碰撞,惠及全人类生命健康。
2023年8月26日,北京神经科学学会2023年年会在北京龙泉宾馆召开。该次会议由北京神经科学学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承办,共计400余人参加该次盛会。该次大会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盛宴,北京神经研究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通过大会特邀报告、分会场报告及壁报展示分享学术成果,彰显了北京神经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现状与水平,对推动北京神经科学研究的发展以及促进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2001年,徕卡(香港)仪器有限公司向北京神经科学学会捐资10万元,设立徕卡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奖励基金(简称徕卡基金),以表彰那些业绩突出的学会会员。
北京神经科学学会设立了临床研究奖、基础研究奖、科普宣传奖和学会工作贡献奖四个奖项。奖励评选活动的开展,旨在鼓励北京地区神经科学工作者立足本职,为神经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医疗工作努力奋斗。
脑科学前沿科技科普化系列活动,是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学中心承办,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协办。
北京神经科学学会会徽由神经形成的一个“京”字,外圈为学会的中英文名称。
该团体的宗旨是该团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恪守公益宗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加强诚信自律建设,诚实守信,规范发展,提高社会公信力。负责人遵纪守法,勤勉尽职,保持良好个人社会信用。团结北京地区的神经科学工作者,通过发挥北京地区的研究优势,建立领域内形态与机能、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术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北京在神经科学领域多出成果、多出人才,达到提高北京地区乃至国家的神经科学研究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