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更新时间:2024-01-26 08:06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北京科技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

办学历史

1953年,北京钢铁学院政治教研组成立。

1955年,成立政治教研组资料室。

1958年,改名为马列主义教研组。

1960年初,学校从学生中抽调一批党员补充马列主义教研室教师队伍,恢复马列主义教育的课堂教学;同年,成立了自然辩证法教学小组。

1972年,理工科院校恢复招生后,学校恢复了马列主义教研室。

1984年,招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同年1月,成立社会科学系。

1985年,招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1988年,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1990年,获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5年4月7日,由原社会科学系、高等教育研究所、德育教研室联合组建文法学院,文法学院下设的社会科学系负责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教育研究所(后改为社会学与政治学系)负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培养以及全校“思想品德”公共课教学。

1996年,与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联合申报了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

1997年开始招收首批博士生。

1999年,原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招生;同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

2001年,获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科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

2004年,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中心。

2005年12月,设立“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高校学生事务研究中心”。

2006年,分别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9年9月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

2011年8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完全独立设置。

2012年,在教育部社科司支持下,学院创建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

2014年,学院设立北京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会秘书处。

2016年,学院获“第十三届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称号。

2018年,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9年,学院先后获批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

2020年,学院2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2021年4月11日,学院挂牌首批全国数字马院区域示范中心。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室。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月,学院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2018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前30%。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级学科硕士点: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党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北京市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中心、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有1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个国家精品课程;获批北京市首批教学改革示范点。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0年,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大学生社会实践》(2020年,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大学生社会实践》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形势与政策》慕课

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模式创新”(2014年)

北京市教学改革项目:“新课程方案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2007年)

北京市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7年)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团队

校级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曾获第六届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及首都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论文特等奖等8项;曾获得连续获批2个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择优支持计划。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思政课教师10余人次在北京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中获的一等奖,2人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称号,1人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与文化在线建设了中国首家“数字马院”;与人民网、求是网主流媒体合作,共同开发了《十九大顶呱呱》《看齐歌》等一系列动画视频作品;学院每年制作10期“思想理论动态专报”,定期向教育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市委教育工作等上级部门提供教育决策与信息服务。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建设与实践》(2009年)、全国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材立体化建设(2014年)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建设与实践》(2008年)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依托北京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北京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会、北京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先后举办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新上岗辅导员等专题培训,培训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及相关思政工作干部累计达8000余人。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已毕业人数共计201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331人,第二学士学位生169人,本科生196人,大专起点本科生1116人,大专生199人,专业学位(高校辅导员)27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月,学院有专兼职思政课教师129人,其中专职思政课教师63人,75%以上具有高级职称,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1人入选教育部“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入选教育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人次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4人入选“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杰出青年人才计划”,1人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3人入选北京科技大学教学名师,3人入选北京市思政课特级教授,4人入选北京市思政课特级教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彭庆红潘建红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潘建红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左鹏

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刘丽敏

名师工作室: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名师工作室、北京高校“教辅结合”教育教学名师工作室

学院荣誉

学院是多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曾获“2013-2014年度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6年,学院获批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

2021年8月,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领衔申报的“‘弘扬大国工匠精神,追逐钢铁强国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1年度学风建设资助计划项目立项首批学风传承示范基地。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5个教学科研机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历史与文化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刊《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高校学生事务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挂靠该学院;北京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会秘书处设在该院。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月, 教师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8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CSSCI检索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近百部;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3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6项。科研经费总量连续四年突破400万/年。

2014年在教育部思政司、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活动中,学院三项成果获奖,其中彭庆红教授的《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获论文类二等奖、陆俊教授的《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获论文类三等奖;左鹏教授《大学生信教现象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获研究报告类二等奖。

学术交流

截至2024年1月,学院举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国际研讨会(ISSA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年会、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等高端学术会议百余次。。

学术资源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建设了“思想理论信息全媒体传播平台”,其中包括社会思潮与情监测系统、慕课录制系统、“一站到底“党史知识竞赛系统、马列文献资料库等。

文化传统

学院标识

学院院徽外圈由学院中文名与英文名组成,内圈由书本和火炬图样组成。

社团文化

学院设有研究生会、满井廉洁学社、北京科技大学求是学会等学生社团。

学院组织学生开展过校园访谈、校园微课堂、课堂情景剧,微电影、经典研究、辩论赛、宣讲进社区、演讲大赛、朗诵比赛、“一站到底”党史知识竞赛、读书会等活动。

现任领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