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新时间:2022-09-17 11:3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起源于1954年成立的航空冶金系,2001年建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材料科学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系、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系。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微纳米技术和材料结构失效与安全工程2个自主设置学科博士点。

学院简介

学院下设材料科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等共四个系,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失效分析专家钟群鹏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徐惠彬教授、张涛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王华明教授为代表的一流师资队伍,尤其是年轻学科带头人的力量非常突出。现有教授3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6名),67%的教授年龄在50岁以下,副教授3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近70余名,其中超过一半拥有国外留学的经历。全院师生员工团结一致,积极进取,锐意改革,有很强的凝聚力,近几年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2001年在北京市建党八十周年的表彰中学院党总支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北京市高校系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院系级单位。该院承担了国家及国防“973”重点项目、“863”高科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和重大项目、国防预研等多项课题,“九五”期间经费额度超过了3800万元。“十五”发展速度更明显加快,显示了雄厚的发展潜力。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余项。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9项,部委级(省部级奖)一等奖、二等奖40余项。在先进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能束流表面工程、材料的失效分析与预测预防、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等研究方向已达到或接近国内外一流水平。张涛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2005年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称号。学院拥有以北京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与薄膜技术重点实验室、民航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材料服役与失效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多个先进实验室和一大批一流的实验设备。

学院设置金属与陶瓷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与材料设计、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腐蚀与表面工程、高分子及复合材料五个培养方向。本专业按一级学科宽口径培养人才,低年级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除数、理、化、机、电及外语、计算机课程外,还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现代材料研究方法、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等大类专业基础课。高年级按以上培养方向组织教学,主要专业课程有: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材料设计与计算机应用、纳米材料、金属与陶瓷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计算机控制与仿真、材料腐蚀与控制技术、复合材料学等。

对外合作

材料学院与英国伦敦大学QueenMary学院、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材料系、英国拉夫堡大学实行联合办学,凡在该院就读的学生,均可采用3+2(国内三年,国外两年)或2+3(国内两年,国外三年)两种模式到QueenMary学院就读,毕业合格后授予伦敦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证书。

院系设置

材料科学系

材料科学系成立于2001年,其前身为始建于1954年的北航航空冶金系“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1978年建立硕士点,1990年建立博士点,1998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服役与失效、结构完整性和安全评估、金属智能材料、磁性功能材料与晶体生长、生物医用材料、非晶和高熵合金、低维电/磁功能材料等。

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成立于2001年,其前身为始建于1954年的北航航空冶金系“腐蚀与防护专业”,1981年建立硕士点。1999年建立“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点。目前材料物理与化学系包括材料物理中心和材料化学中心。

材料化学中心成立于2001年,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能源材料化学、环境材料化学、纳米材料化学、应用电化学、材料失效与环境稳定性、表面防护技术与表面工程等。

材料物理中心于2010年由金属物理、纳米材料和计算材料学等方向组建而成,2013年获批成立“纳米材料与技术”教育部目录外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纳米材料与技术、计算材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能源材料、功能材料、材料基因组工程等。

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系

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系成立于2001年,其前身为始建于1954年的北航航空冶金系“非金属材料与工艺”专业,是国内最早开展航空非金属材料教学、研究及应用的单位之一,下设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工艺四个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分子设计合成与表征、功能高分子、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等。

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系

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系成立于2001年,其前身为始建于1954年的北航航空冶金系“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1978年建立硕士点,1990年建立博士点;1998年获“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材料激光辅助合成、激光表面改性与激光加工、高性能金属零件激光直接成型快速制造、凝固理论与特种铸造合金新材料、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控制与仿真、材料加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热障涂层材料与技术、高温及超高温金属结构材料、薄膜与低维材料技术等。

研究中心

材料失效分析及预测预防研究所

材料失效分析及预测预防研究所主要从事机械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研究。本研究所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4人、博士后1人,研究所内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已形成一支具有高学术水平的稳定的学科梯队。研究方向主要有:机械装备的失效分析、材料的疲劳断裂、材料在环境作用下的失效行为、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应用研究、数据库和专家系统等。在进行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所先后承担了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事故分析若干项,如三峡工程“九三”重大伤亡事故原因分析、某型号发动机叶片断裂原因分析等。本中心承担的课题主要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防军工环境试验与观测“十五”计划重点项目等纵向研究项目,以及为企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横向研究项目,如催化裂化装置轴流主风机叶片断口和裂纹分析、港口大型机械安全评定技术研究等。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本科教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是我校1954年建立早期院系之一,是我国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材料类院系。材料作为21世纪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国家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材料学院拥有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条件。五十多年来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及其他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院有材料科学、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应用化学、环境工程五个系和化学实验中心。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失效分析专家钟群鹏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徐惠彬教授、张涛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王华明教授为代表的一流师资队伍,尤其是年轻学科带头人的实力非常突出。

研究生教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三个一级本科专业,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信息功能材料、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及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七个硕士点,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及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博士点,其中材料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进入全国材料领域前八名。同时还拥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每年招收硕士生220余名,博士生50余名。

研究生就业

北航研究生去向基本分为继续深造、出国深造及就业。北航研究生就业相对较为理想,进入系统内及大中型企业的人比较多。相对于其他学校而言,进入航空航天领域单位的机会要大一些。

办学主旨

该院旨在培养材料科学领域、环境工程和化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应用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现设三个一级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六个硕士点、六个博士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为加强学生培养质量,采取措施加大出版教材力度,每年拿出1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同时鼓励教师选用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教材。学院按照新的培养方案及时更新教材,组织编写了一批在有较大影响的精品教材。同时采取措施,鼓励多出高水平优质教材。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和汇集科研成果,近三年先后出版了教材28本,其中《计算材料学基础》被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教材规划,另有6部列为国防科工委重点教材。

科研概况

学院是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航空材料与结构功能实验室的建设单位,拥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联合建立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获批“111引智基地”。依托本学院建设有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防高性能碳纤维检测评价中心、国防激光快速制造工程中心、空天先进材料与服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与薄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民航安全技术和鉴定”重点实验室、高温结构材料与涂层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近年来,学院主持国家及国防重大与重点项目40余项,获得含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科技奖励20余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