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更新时间:2023-05-23 13: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名航空发动机系),是北航成立最早、最具航空航天特色的院系之一。1952年由宁榥王绍曾等著名教授在北航建校时创建,2012年获批教育部“国家试点学院”。

历史沿革

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发动机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前身)是北航最早成立的两个系之一。从最初的发动机教研室发展到发动机组,再发展到发动机系,形成了系下设立发动机原理(301)、发动机工艺(302)、发动机构造(305)、热工(306)和火箭发动机设计等多个教研室的基本格局。

1958年,学院名称由飞机发动机系(三系)改为发动机系,简称四系。设置了飞机设计与制造、航空发动机设计与制造、高空防护设备和热力学与传热学等专业,充分体现航空发动机特色。

1992年,发动机系更名为动力系,航空发动机作为重点建设学科,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博士学位授予点,也是首批全国重点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之一。学院在原有42门本科必修课基础上增设40门选修课,并开设研究生学位课、选修课各37门。

2002年,组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下设4个教学单位及5个科研基地。学院设有3个一级学科和8个二级学科,其中,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二级学科在一系列学科评估中保持国内第一的位置;设有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含民航机务工程)和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含热能与动力工程)两个本科专业。

2012年,教育部批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为全国首批“试点学院”。

2019年,学院搬迁至沙河校区。

学院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下属 3 个系、一个所和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们是:航空推进系、流体机械系、工程热物理系、热动力工程研究所、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重点实验室

经过五十年的建设,我院从单一的航空发动专业发展成为涉及 4 个一级学科,拥有 8 个博士点、 9 个硕士点和 3 个本科专业的学科专业群。博士点有: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低温制冷、化工过程机械、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点还有:水声工程。本科专业是:飞行器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

教学力量

50 年来,该院一直坚持严格的教育管理和质量控制,已培养本科毕业生 5000 余人,硕士毕业生 1000 余人,博士毕业生 200 余人,成为北航最具学科优势的学院之一。

航空发动机专业是国家首批博士点( 1981 年), 1988 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1 年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再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中排名全国第一。

科学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院教师共获得国家级奖 11 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是北航获大奖最多的院系。

我院现有教职工 116 人,专任教师占其中人数的 70% ,其中包括 32 名教授、 34 名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 65% ,是一支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机构基本合理的师资队伍。尤为可喜的是,我院拥有一批获得国内同行公认的学术带头人,拥有 2 名院士, 2 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6 名博士生导师,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在国内航空高等院校中名列前茅。

主要贡献

近几年来,我院教师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 863 ”高科技及重大国防预研、以及工程应用、技术开发项目等方面承担了大量课题, 2001 年全院科研经费突破 4000 万元大关。特别是, 2000 年 5 月,由我院教师主持的国防 973 项目“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气动热力重大基础研究”,标志着我院的研究水平和综合实力达到新高度。

目前,我院教师正在努力踏实地工作,争取获得更多的项目和成果,为国家的航空事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贡献更多高质量的成果,为迅速提高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水平,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所获荣誉

2021年6月17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