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行政副中心

更新时间:2021-01-27 21:39

北京行政副中心是为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规划建设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副中心转移,而设置的一些代替非首都功能的区域。

历史背景

北京市积极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著力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深入优化调整城市布局,发挥首都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聚焦通州,北京市还将加快推进市行政副中心建设。2017年,完成1200家污染企业调整退出任务。此外,北京还将有序引导呼叫中心等劳动力密集的后台服务功能从三环以内整体迁出﹔加大 “以业控人”、“以房管人”力度,到2020年常住人口力争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城六区争取下降15%左右,使人口资源环境与首都城市战略地位相协调,让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

通州优势

●通州是北京与天津、河北都接壤的行政区。

●区域面积9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9万人。

●通州新城规划范围内人口为119.1万。

●目标是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

通州准备

●2004年,通州成为距离北京中心城区最近的重点新城。

●2012年,官方首次提出通州成为北京的城市副中心。

●2014年,中央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通州被赋予“桥头堡”重任。

●2015年,《纲要》被审议通过,通州承载着北京未来发展。

通州建设

●通州区2015年共有重点建设项目任务86项,总投资1638.8亿元。

●另有46项处于重点推进前期工作阶段。

四个中心

●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

●科技创新中心

存在问题

●单中心模式

●人口拥挤

●交通拥堵

●公共资源紧张

●大气污染难题

●地下水超采严重

北京目标

●城市布局要与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

●2017年将完成1200家污染企业调整退出任务。

●到2020年常住人口力争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

●城六区争取疏解15%左右人口。

京津冀一体化

●进行前瞻性规划,防止在副中心“摊大饼”,预防新的“城市病”。

●尽快疏解北京公共服务资源,增强副中心服务能力,争取在2017年取得明显的进展。

●按照跨区域的战略思路,用一张蓝图,把通州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区、先导区。

●打破既有“一亩三分地”的行政区划,调动各方积极性。

●京津冀一体化,非首都核心功能并不等于落后的产业和功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