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路古道遗址

更新时间:2024-04-14 12:47

北京路古道遗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道禺山社区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北段。

历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南海郡尉任嚣在北京路一带筑番禺城作为南海郡的郡治,这是广州建城之始。及至秦始皇四十三年(前204年),秦朝大将赵佗在岭南三郡的基础上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奠定了广州在岭南的中心城市地位。从这时起,便有了早期北京路的雏形。

北京路一带在唐代以前是低洼的河涌地,到唐朝时,人们将低洼地带填平筑路建楼,至明清时期,城市布局已基本形成,北京路两旁房屋密集,后人不断在此加建道路,形成北京路古道遗址。

2002年6、7月间,在北京路整饬商业步行街开挖路面工程中,出土了大量砂岩石条与古城墙砖。经过两个多月的抢救性挖掘,发掘出了从唐至民国共11层的路面(位于广州市儿童书店前面,属北段)和北宋至明清共5层拱北楼建筑基址(位于广州百货大厦前面,属南段)。

2003年1月,经过整饬后的“古道遗址”正式对外开放,被誉为“中国第一条千年古道”。

遗址特点

古道遗址

北京路古道遗址北段位于北京路中段,广州市儿童书店前面,长约44米,宽约3.8米,总面积420平方米,在距地表深3米以上,层层叠压了11层路面,由上而下分属民国、明清、宋元、南汉、唐代等5个历史时期,南段在广州百货大厦前,发现了宋代至明清时期文化层,其中包括拱北楼建筑基址。

拱北楼遗址

清代拱北楼基址:因受后代修路破坏,仅剩下基础垫土层和为加固基础打的密密麻麻的木桩孔。

明代拱北楼基址:距现地表深约0.8米。仅揭开西边门洞的铺石地面,还有一块较完整的抱鼓石。

南汉—宋代的城楼基址:有3层,表明有过三次修造。门楼的南北跨度由第一次9米扩至第二次的12米,第三次又扩至22米,规模不断扩大。最上面一层距现地表深约0.9米,最下面一层距现地表深约1.5米。

文物遗存

北京路古道遗址在宋代路面的垫层中出土大量瓷片,经鉴定,产地涉及河北、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并有进口玻璃碗残片和宋代铜钱,证明当时的北京路已是海内外贸易货物的集散地。拱北楼遗址发现的南汉时期基址出土有浮雕龙纹青石构件、青石门槛及两侧的砖铺路面、白云石的门枕石等遗迹。

文物价值

北京路古道遗址对研究广州市城市道路系统有重要参考价值,唐代路面以下的南越国时期瓦片表明现北京路的北段在唐以前为低洼的河涌地,其后不断填高,成为唐宋以来老城区的重要中轴线。

文物保护

2008年12月,千年古道遗址(包括古道遗址和门楼遗址)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4月,北京路古道遗址(含拱北楼遗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东至北京路东边缘;从文物本体外缘(北京路南段文物单体)向南延伸5米;西至北京路西边缘;从文物本体外缘(北京路北段文物单体)向北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从保护范围东至北京路东侧建筑东墙一线,向南各延伸30米,西侧建设控制地带到骑楼东边线,向北延伸30米。

2020年4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对北京路古道遗址(含拱北楼遗址)本体进行蒸汽清洗、微生物防治、抗藻处理,以及相应的文物渗透加固、裂隙处理,安装抽湿机、消声器、通风管道、钢支撑桥架、特种钢化玻璃等。

2023年1月,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拱北楼遗址入选《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北京路古道遗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道禺山社区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北段。

开放时间

北京路古道遗址开放时间为全天候开放。

交通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