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门

更新时间:2021-04-02 09:22

北门,谓之北城门。是清源置县时三大元老城门之一。乡人叫北门楼,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北门区域内的一处象征性建筑。

简介

北门,谓之北城门。是清源置县时三大元老城门之一。北门南北走向,北依北关街(古称义赈街)迤北古官道至省城太原府。城门左右为东西城壕,壕内有积水东流昼夜不息。壕西乡人称道西,有人家两三户。迤西与西关村接壤。城壕东为城里城外务农乡人的田间小路。那时,东城壕野草边地特别荒凉,小孩不敢远走。城门里南向笔直一条街,名北门大街。西折水桥街、衙门街、西门街。迤北察院街(也称粮店街),牌楼街至南门街。整个城池望着北门,大有众里拱北之感。

地理位置

北城门,乡人叫北门楼,它和南门一样是一座双层砖木结构的城楼。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北门区域内的一处象征性建筑。看到它,就像看到我的家。小的时候,每日城门里出出进进,年复一年,颇有光顾,因而在我的心目中,对它是情有独钟。

历史沿革

二十世纪50年代初,那时北门楼还在,也比较完好。城台和西门一样坚实壮观,城门里右侧的土城墙上修有锯齿形砖砌台阶,可轻松拾阶而上。城台上修有戌楼(俗称城楼)两层,和南门一样挺拔而高大。城台四面宽展有廊,门窗阁扇仅存无几,墙里墙外砖头石瓦随地可见。楼上存泥塑三尊,传为天、地、水之三位神像,中为玉皇大帝。塑像看上去还比较完整,只是色彩剥落,衣纹短缺,总之城楼破损严重无人问及。整个城楼通高20米,城台宽12米,门洞进深16米,为县城门楼之最如在城楼观望,四周风光可一览无余。

城门外和西门一样,增修有翁城以防水患。在修翁城之前,北门也曾遭受白石洪水侵入,清顺治十七年六月,大水夜半冲北城门,楼券突倾。此后,才修的翁城。所谓翁城,实际上就是在外城门两侧筑起一个半圆状的,又高又厚的石头墙体,出口处留有闸门,古代称之“闉”,以挡洪水侵入。城头下设有贯穿南北的城门洞。门洞因地势因素(城里比城外低一房之多)故修的里高外底,门洞由三节连贯,长达四丈有余。当时洞内门扇还在,那门扇又高又厚给人留下很深的记忆。门洞左角还有泉水一池,泉水平地涌出,哗哗的流水声日夜不断。这也是乡人夏季路经此洞饮水的极好地方。此水清澈见底,清凉甘甜,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1956年,清源在城一、在城二区域合并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同年我国宪法颁布实施,鼓起名“迎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处于破除迷信时代,当地干部社员视城楼为迷信产物,便将城楼拆除,仅剩城门洞一座。拆下来的木石归农业社使用。时光转至1969年迎宪生产大队搞新建队部,为了使用城门的砖、石,又将剩下的城台和门洞一起拆除,夷为平地。

从此,一座饱受风霜的隋代文化古城,前后历程1373年走完了它最后的历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