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电话北局旧址

更新时间:2024-07-09 22:21

北平电话北局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大街14号,始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是北京现存电信行业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建筑。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督办电政大臣盛宣怀向光绪帝奏请开办电话业务。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电话局在东单二条胡同开始运营。

民国十四年(1925年)5月17日,北平电话局购买了东皇城根的一块土地,准备新建电话局。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皇城根电话局开始动工。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21日,皇城根电话局建成,称为“北局”,因局号为4,也被称为“4局”。

抗日战争后,电话局被国民政府接收。

1982年1月,皇城根电话局更名为东皇城根电话分局。

1994年,东皇城根电话分局停用老式步进制交换机,改用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并进行改扩建。

1997年,东皇城根电话分局被辟为北京电话历史博物馆,并对内开放。

2007年,北京电话历史博物馆更名为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

2008年,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迁出东皇城根电话分局,迁至骡马市大街新址。

2006年,东皇城根电话分局更名为皇城根电话局。

建筑格局

北平电话北局旧址现存建筑为一栋带有明显日式风格的伞顶灰色二层小楼,局部三层,平面为曲尺形,占地面积约1900平方米。

主要建筑

北平电话北局旧址小楼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中央五间出廊,楼体两端凸出,楼主体为二层,两端部分建筑为三层。顶部为三角桁架结构,仿歇山顶造型,覆盖黄色琉璃瓦,外墙为灰色清水砖墙,有木质门窗。

文物遗存

北平电话北局旧址主体建筑内存留下很多具有近代风格的物件,如门灯、楼梯、烟囱以及消防设施。还保留有日本制造的A29式步进制电话交换设备,以及磁石、供电人工交换台、各种电报及电话机等通信器材文物。

其中日本A29式步进制电话交换设备均保存完好,并能正常接听,被誉为电信行业唯一的能与公众电话网并网运行的活化石。

历史文化

中国电话起源

清光绪二年(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电话,清光绪三年(1877年)10月16日,清朝第一任驻英国公使郭嵩焘受邀访问某电气厂,参观刚发明不久的电话,郭嵩焘当时的日记称其为“声报机器”。郭嵩焘及其随从张德彝亲自尝试通话,算是历史上中国人第一次打电话。清光绪八年(1882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租界内开办“德律风(电话)”业务,上海由此成为最早拥有电话的城市之一。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时任督办电政大臣大理寺少卿的盛宣怀向光绪帝提交了奏请开办电话业务的奏折。清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电报局试办的第一个官办电话局于东单二条胡同开始运营,安装磁石式人工电话机100门。盛宣怀也因此成为近代中国电信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

皇城根电话局

皇城根电话局服务范围东起东二环,西至北海后海、德胜门桥, 北以德胜门桥、雍和宫桥、小街桥沿线为界,南到五四大街、北海公园南门沿线。总装机容量达15万门,拥有固定用户13万户。

文物价值

北平电话北局旧址是北京现存电信行业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建筑,是20世纪30年代北京地区所建电话局的代表,反映了北京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为研究民国时期电话局建筑和历史提供实物参考,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文物保护

2011年6月13日,北平电话北局旧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北平电话北局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大街14号。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60、82、115路公交车,在东黄城根北口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距离北平电话北局旧址约1.8千米,驾车约9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