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7 19:28
娄睿墓壁画,是中国北齐墓室壁画,娄睿墓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晋祠王郭村西南1公里处。1979年4月初,开始发掘清理娄睿墓,1981年1月底结束。该墓为甲字形砖砌单室墓,坐北朝南,由封土、墓道、甬道天井和墓室五部分组成,墓葬中出土文物有848件(组)。墓主鲜卑人,北齐世祖高欢妻娄太后兄壮之子,武平元年(570)入葬。
在太原晋祠南五里许的王郭村和牛家村之间有一土岭,俗称晋王岭。自古有大墓两座,宛如小山,一南一北,巍然对峙。当地群众历来有称唐叔虞墓的,有称晋王墓的,还有称近王郭的一座为北齐丞相斛律金墓的。刘大鹏所著《晋祠志》记载:“晋祠南五里许,晋王岭有大墓二,南一北一,当地群众俗称‘王墓’。”
娄氏是北齐统治者鲜卑高氏的内戚,平城(大同)人。娄氏自幼丧父由叔父娄昭(高欢时的中军大都督,高洋称帝后封为太原王)抚养。他的姑母娄昭君是东魏丞相高欢的夫人。公元550年高欢子高洋称帝建北齐后。尊其母娄氏为北齐高祖神武明皇后(皇太后)。娄氏与北齐皇帝高洋是亲姑表兄弟,据《北齐书·娄睿传》记载,娄氏初为高欢帐内都督。东魏武定八年,高洋称帝后,娄氏升任为领军将领,以后又封为安定候,皇建初封东安王,太宁元年进位司空。娄氏虽功高爵显,其实是“外戚贵幸,纵情财色,聚敛无厌”。武平元年,高欢孙高纬即位,这时娄氏以东安王爵号进位太师,官并州刺史。不难看出娄氏在北齐政权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而太原(古称晋阳)作为北齐的陪都,既是娄家世居之地,又是其祖茔的所在地。
Lou Rui Mu bihua
娄氏墓规模宏伟,地面上有高大的封土,地下有墓道、甬道、天井、墓室,总长35.5米,墓底距地表深近10米。
壁画内容分两大部分。一部分以长卷形式描绘了墓主人生活中的一些显赫、奢华的场面,如出行、归来、宴事等等;还有显示鲜卑贵族巨大财富的马群、驼队。另一部分则表现了墓主人的佛教信仰和迷信思想,如多神鬼鸟兽。这些壁画既分栏分组,又前后呼应,人物姿态各异而情趣一致,造型准确,生机盎然,反映了画家对生活观察之入微和运思之精妙,其艺术水平超越了前代,是承上启下的实物资料。
mural painting in Lou Rui's Tomb
壁画共71幅,无榜题,总面积200.55平方米。
内容分为:
①墓道、天井、甬道及墓室四壁下层,绘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场景。
②甬道、墓门及墓室中、 上栏,表现其死后升仙的虚幻境界。
壁画分若干小段,每段均前有导骑2人,后有群像1组,各段又相互呼应,以长卷式构图组成一幅人间生活、古代神话传说与儒道释合流一体的宏伟壮丽的画面,其手法写实,洋溢着生活气息(见彩图[娄睿墓壁画《出行图》(北齐)山西太原])。壁画继承顾恺之“以形写神”的艺术传统,沿袭汉魏壁画单纯、粗犷的风格,线条洗练遒劲,注重表现仪卫人物的神采和动态;晕染法运用得相当纯熟,以淡红晕染,突出凹凸明暗的立体效果,具有实体和空间感。此外壁画融合了外来艺术成分,丰富了民族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突出体现了单线勾勒、重彩填染的中国传统绘画特点。同时延续了汉代墓室壁画、汉代帛画所流行的天上、人间、地下的表现程式,布局和内容又受当时盛行的寺观壁画的影响,包含着南北朝晚期佛教思想因素。
娄睿壁画技艺的精湛和涉猎事物的浩繁,是衡量北齐绘画发展水准,研究北齐音乐、服饰、内廷、丧葬等礼仪制度的重要例证;亦是北朝中原地区壁画艺术的卓越代表。据史籍记载,北齐绘画成就颇高,名家辈出,曾影响隋及初唐。而从娄睿家族的显贵地位估计,壁画当出自熟悉北方戎马生活的宫廷画师之手。故有的研究者推测它可能是当时宫廷画家杨子华的作品。
北齐娄睿墓,在历史上长期被误认为北齐斛律金墓。明嘉靖《太原县志》上记载:“斛律丞相墓在县(指太原县,今晋源镇——下同)西南十五里。”清道光《太原县志》也记载着:“丞相斛律金墓在县西南十五里,光之父,封咸阳王。”
正如我国著名绘画大师吴作人教授的评价:“北齐东安王娄睿墓的发掘,使千百年来徒凭籍志,臆见梗概的北齐绘画,陡见天日;使中国绘画史,犹长河万里,源流更汇支派,空缺得以证实……至于壁画之工拙,揆其简练肯定,运笔收纵,承两晋而启隋唐。”
特别是全墓画面中200余匹马的图像,无一重复,动态多样,用线流畅,技艺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然是画家成熟期的创作。大家很自然地联想到,北齐“画圣”杨子华擅长画马。这些壁画有可能出自他之手吗?依照墓主人当时的贵戚权势,很多专家认为,他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将著名宫廷画家杨子华请到墓室作画。
虽然,墓室内原来瘗埋的随葬品屡屡遭窃,位置也有扰乱,但保存仍相当可观,经整理、修复,尚存848件(组),其中陶俑包括镇墓武士俑、仪仗俑和侍女俑等,陶塑动物有马、骆驼、牛、猪、羊、狗和鸡等,陶生活用具模型有仓、碓、磨、井、灶和厕等,陶质生活用具有瓮、瓶、罐和碗等,釉陶生活用具有灯、鸡首壶、贴花宝装壶、粉盒等,另外还出土了笄、串珠、璜和佩等玉器。墓室东北部所存随葬品数量和品种很少,估计在历次被盗中已经丢失。
1979年春,在省、市文物部门的发掘报告中,也是依照斛律金墓组织发掘方案的,结果却为北齐娄睿墓,才证实了方志之误。
1980年,省、市文物单位在晋祠南五里许的王郭村发掘了晋王岭大墓之一的“王墓”。发掘后证实该墓实是北齐(公元550-557)东安王娄睿夫妻的合葬墓。此墓虽曾遭受盗掘破坏,仍出土了大批陶俑、瓷器、装饰品和壁画等文物。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大型彩绘壁画。遍布墓内所有的壁画,精美壮观,虽时隔一千四百多年,但大部分较为完好,保存较好的约二百平方米。墓门上的浮雕、彩绘,金碧辉煌,墓道两侧的壁画作三栏布置。北齐的壁画艺术成就,后代评价很高,可惜传世作品早已荡然无存,别处出土的少量壁画也剥蚀过甚,难窥全貌。因此,娄氏墓壁画的发现,填补了我国美术史上的空白,十分难得。正如美术大师吴作人先生评说:“北齐东安王娄氏墓的发掘,使千百年来徒恁籍志、臆见梗概的北齐绘画,陡见天日,使中国绘画史犹如长河万里,源流更汇支派,空缺得以证实。……不独因为它是文物,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它是重要的一个历史时代的见证”。
队员们注意到,在墓中釉陶器上,有忍冬植物、联珠、宝珠、新月、太阳等图案化的装饰,明显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响。再看那组釉陶灯,造型端庄大方,花纹细腻绚丽,纹饰图案常见于中亚伊朗和阿富汗器物之上,是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互动的真实写照。
此外,还有一部分出土物是从淤泥中冲洗后才辨认出来的,如锈蚀的铁器、蚌饰、铜饰等。金饰出土于盗洞下,可能正是盗墓者离开时,慌乱中从金冠上掉下来的帽翅,它上面的花纹、珠宝也都与中亚伊朗相同。
在清理污泥时,大家收集到许多残破的麻丝织物残片,看样子可能是娄睿生前穿着衣服的腐烂物,说明北朝时期晋阳各地适宜种植麻。当时,晋阳地区不仅官员、百姓穿着丝麻服装,还有用麻布纳税的记载。
但关键问题是,壁画发掘出土后,一般表面都比较脏,画面上有杂草、泥土或腐蚀性纤维,显得特别脏,很难看清壁画内容。
如何才能保护好珍贵的壁画呢?这是众人必须攻克的一道难题!
鲜卑人,本姓匹娄,简改称娄。从《北齐书》、《娄睿传》以及墓志看,他的姑母娄昭君就是高欢的嫡妻,即北齐“武明皇太后”。“武明皇太后”生有六男二女,在她的主持下,儿子高澄、高洋、高演、高湛及孙子高殷相继继承北齐王位。同时有记载,娄睿是姑妈娄后的宠侄儿和表兄弟们的宠爱之臣。
由于娄睿是北边鲜卑望族、北齐外戚,娄氏家族财源充盈,积极支持神武帝高欢建立北齐王朝,随高欢“信都起义”,戎马生涯历经40年。他先为帐内都督,平定叛乱,收复炽关,为北齐建立军功,先后封东安王、司空、司徒、太尉,天统二年(566年)封为大司马统领全军,三年(567年)为太傅、太师,兼录并省尚书事、并省尚书令,成了“坐而论道”、“总领帝机”的宰相,卒于武平元年(570年)二月五日,葬于晋阳。
可见,娄睿是一位很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但他又是一个贪婪之徒,虽有时逼于朝野怨愤,也曾削官免职,但很快又加官晋爵,步步高升,在晋阳城拥有显赫地位、强大权势。《北齐书》中就写道:“累迁光州刺史,在任贪纵……以外戚贵幸,纵情财色。为瀛州刺史,聚敛无厌。”
娄睿生前贪图钱财,生活腐化,所以死后也要将生前富贵豪华生活带入另一个世界享受。于是,后人有幸欣赏到了这不可多得的珍品——论篇幅,这些壁画是目前所见北朝绘画中最大的;论内容,包括了墓主人生活情况和祥瑞两大部分;论艺术成就,足以反映北朝画坛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