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9 08:38
明代时期,属锦翠乡匡墙里。
清代时期,设匡墙社。
民国元年(1912年),属四区长岗。
1949年12月,属八区尚屯。
1958年9月,分属尚屯、西陵、长岗3公社。
1977年12月,建匡城公社。
1983年12月,改公社为匡城乡。
2005年11月,撤销范洼乡,划入匡城乡。
2011年末,匡城乡辖39个行政村:匡城、袁吴、孟庄、子坊、后许、韩金洼、北张、毛岗、王老、王池、方楼、范洼、李老、河坡、解庙、陈庄、蔡庄、邓庄、薛杨、刘庄寨、君王、武唐、尚庄、漫雪、石关、洪庄、刘庄、苏岭、南张、英王、庄寨、马泗河、吴楼、前庞、洼张、吴庄、岗上、姚寨、许天,下设17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匡城乡辖39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匡城村。
匡城乡地处睢县西部,东与河集乡相连,西南与长岗镇为邻,西与开封市杞县付集镇搭界,西北与西陵寺镇毗邻,行政区域面积59.74平方千米。
匡城乡境内河流有四级河周塔河、祁河2条,总长13.8千米,五级河祁河西支、碱厂沟2条,总长9.5千米。
匡城乡有耕地面积5.7万亩。
2011年末,匡城乡总人口6.1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600人,城镇化率33.8%。另有流动人口2120人。总人口中,男性32600人,占53.4%;女性28500人,占46.6%;14岁以下11600人,占19%;15—64岁44000人,占72%;65岁以上5490人,占9%。2011年,人口出生率9.8‰,人口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长率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10人。
2017年末,匡城乡常住人口为39075人。
截至2018年末,匡城乡户籍人口为60901人。
2011年,匡城乡完成财政总收入70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元。
2018年,匡城乡有工业企业28个,其中规模以上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2011年,匡城乡实现农业总产值2.3亿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6.3万吨,人均1033千克。经济作物以西瓜、蔬菜为主。2011年,西瓜种植面积600亩,产量2000吨;蔬菜种植面积300亩,产量1200吨。
匡城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和家禽为主,家禽饲养场19个,养猪场16个。2011年,生猪饲养量3.3万头,出栏3万头;牛饲养量1万头,出栏8000头;家禽饲养量80万羽,上市家禽74万羽。
2011年,匡城乡工业总产值达到6.7亿元,工业增加值1.9亿元。工业企业5家,职工865人。市级的重点企业1家,年创利税500万元。
2011年末,匡城乡有商业网点156个,职工624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5600万元。乡村集贸市场4个,年成交额1.1亿元。
2011年末,匡城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500万元。
2011年末,匡城乡有幼儿园6所,小学20所,初中3所。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2011年,匡城乡有各类科技人才13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0人,农村实用人才92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15次,招募科普志愿者120人。
2011年末,匡城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室18个。农家书屋藏书5万册。有曲艺演唱队2个,唢呐班3个,舞狮队1个。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0.4万户,入户率33%。
2011年,匡城乡有学校体育场23个,6个村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
2011年末,匡城乡有乡卫生院2个,村卫生室51个;病床76张。专业卫生人员120人,其中执业医师32人,执业助理医师40人,注册护士48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5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
2011年,匡城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户,人数30人,支出2.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81户,人数2118人,支出183万元;农村五保供养对象332人,支出50.8万元;农村医疗救助5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560人次,共支出12.8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3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8.4万元。敬老院2家,床位83张,集中供养76人。
2011年末,匡城乡有邮政代办所8个,累计发行报纸、期刊1.9万份(册)。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52个,固定电话用户1410户,移动电话用户1.8万户,宽带接入用户580户。
匡城乡境内有056县道经过。
匡城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匡城村得名。
承匡古城位于睢县县城西南15千米匡城村西北。据《路史》、《左传》、《战国策》记载,承匡为宋国王城灵都之地。相传东周时,秦康公假借刚即位的周匡王之名在承匡筑城。秦时,将承匡城置为县城,不久因城内低洼积水迁往襄陵(今睢县北湖),城遂废。承匡现存城墙为黄土夯筑而成,最高处10米,城东西宽2华里、南北长15华里,成正方形,面积20平方千米。城墙西南角有一高大土台,当地人称“冢子”,又叫补天台。台上有关帝庙,庙旁植五棵高大柏树,当地老百姓叫它“五柏一所庙”。冢子下有女娲洞,又称45里狼烟洞可通至杞县圉镇(古代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