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9 11:04
十二连城城址,又名隋唐胜州城址、胜州榆林城故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政府东南的黄河南岸台地上,于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修筑,是在汉代云中郡沙南县城废址上重建的。
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十二连城在汉代云中郡沙南县城废址上重建修筑。
辽代初期,于黄河东岸另建东胜州,此城遂废。
明洪武四年(1371年),增置左、右东胜卫,右卫在黄河西岸。
1963年,考古工作者对十二连城遗址及其东约9千米的“天顺圪梁”古城进行了考察。
2015~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古城城南遗址进行了发掘。
十二连城城址内现今轮廓比较清楚,相互毗连的5座城垣分别属于不同时代。5座城垣整体略呈方形,一号城位于西南与五号城相连,两城东西并列,中间仅隔一墙,为隋唐胜州城故址;二号、三号城亦东西并列,位于一号城西北角,为明代东胜右卫城;四号城为汉代沙南县城地。
一号和五号城址的隔墙长1039米,高5米左右,宽约30米,平夯筑城,夯层厚11厘米。这两座城址外围城墙构成了十二连城古城遗址的四周轮廓,总长4387米,为一座规模较大的上等州城。五号城址南墙长1165米,高15米左右,宽33米,城内可见有大型建筑台基,出土大量砖瓦等建筑材料,北墙只残存一小段,现在已盖满了现代房屋。一号城址面积最大,约占全城的三分之二,为横长方形,南北长1039米,东西宽857米,城南出土姜义贞墓志。十二连城城址保存较好,城内遗物丰富,汉、隋唐、宋、元、明各代都有,反映出这里筑城的历史和延续使用的时间较长。
十二连城城址曾出土有云纹瓦当、“长乐未央”字砖、“开元十九年故人品子姜义贞墓志‘及’上柱国墓”;元代瓷器和花押印章生产工具等。此外在古城中还采集到一些铜钱,有汉半两、五铢、王莽时期大泉五十、隋五铢钱、唐开元通宝、宋代景德元宝、大观通宝、太平通宝等。
据文献记载,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在汉代沙南县城的故址上兴建榆林城,称“榆林关”,隋开皇七年(587年)改为县治。隋开皇二十年(600年),割榆林、富昌、金河三县另置胜州,治所在榆林县城。隋大业三年(607年),胜州改为榆林郡,同年隋炀帝北巡至此,在榆林城大宴少数民族各部酋长,胜州因此名扬天下。唐初,胜州领榆林、河滨二县。唐末,胜州城被西夏所占。辽神册元年(916年),辽兵攻入胜州,胁迫城内百姓迁往黄河东北岸的东胜州,胜州城遂废。明代在原胜州城的基础上修建了东胜右卫城,十二连城古城址就是隋唐时期的胜州榆林故城。
十二连城城址是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重镇,考古发掘出土的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代的珍贵代表性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姜义贞墓”的发现,为胜州榆林城提供了确凿的考古资料,同时,为研究隋唐时期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006年5月25日,十二连城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连城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政府东南的黄河南岸台地上。
自驾:从准格尔旗出发经薛大快速通道—世纪大道—十二连城城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