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毗婆沙论

更新时间:2024-02-02 15:24

《十住毗婆沙论》(梵Daśabhūmika-vibhāṣā-śāstra),是鸠摩罗什译古籍。全书凡三十五品,第一品〈序品〉乃全书之总论,叙述菩萨十地的意义及三乘的区别,第二品〈入初地品〉至第二十七品〈略行品〉为初地之注释,说明初地的内容及菩萨的行愿果等;第二十八品〈分别二地业道品〉以下八品论述第二地,力陈十方便心之重要性,并阐释大乘菩萨的十善业道。

简介

关于本书的传译,法藏在《华严经传记》卷一谓(大正51·156b)︰

‘《十住毗婆沙论》一十六卷,龙树所造,释《十地品》义。后秦·耶舍三藏口诵其文,共罗什法师译出。释《十地品》内至第二地,余文以耶舍不诵,遂阙解释。相传其论是大不思议论中一分也。

十七卷。龙树造,后秦·鸠摩罗什译。梵本及藏译本皆不传。又名《十住毗婆沙》或《十住论》。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本书是《华严经》〈十地品〉的注释,但并未注释其全品,而是仅注释初地(欢喜地)及第二地(离垢地)的一半而已。全书用偈颂简述经文大意,再加以引申疏释,并不是经文的逐句释。

评价

本书由于被视为不完整的注释,因此在十地思想的研究上,不太受重视。但书中说明弥陀信仰的〈易行品〉,古来即特受瞩目。该品不仅在了解龙树思想上极为重要,同时也是认识净土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的重要典据。尤其论中所揭示的难行与易行二道,经由昙鸾援引以后,其影响是决定性的。亦即昙鸾在所谓自力、他力的实践态度问题上,提出‘依靠信,较容易证入不退转地之道’(信方便易行)。这种仰赖他力的信仰,遂成为净土教之特色。此外,道绰在《安乐集》中,将昙鸾之所说,结合末法思想,开出了圣道、净土二门。又,自从日僧亲鸾以〈易行品〉为正依经论以来,真宗学者撰述诸多〈易行品〉的注释,终于形成认为〈易行品〉全品大意唯说弥陀易行的独特易行观。

除了〈易行品〉之外,自第二十品〈念佛品〉到第二十五品〈助念佛三昧品〉等六品,也是研究净土教者应该注意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