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景

更新时间:2024-10-07 18:05

十八景是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的景点,始建于北宋。

清水岩十八景

简介

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 A 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清水岩是全国惟一主殿建设呈“帝”字形结构的岩寺,景区内楼阁殿宇巍峨宏伟,水色山光秀丽神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现存文物古迹,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近代拓展,加上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令人神往的“ 清水岩十八景”。清水岩的碑刻、摩崖石刻,涉及宋、元、明、清以至现代,其中宋代“岩图”碑最为珍贵,系省级保护文物。

蓬莱祖殿

蓬莱祖殿为清水岩的主体建筑,创建于宋代。它依山临壑,外观呈“帝”字形,七妙地将人工建筑与自然岩壑融为体,古典雅,轮奂轮闰正殿为重檐山顶的楼阁式建筑,由昊夭口、祖师殿、释迦楼三部分组成,大殿两侧 有檀樾厅、观音厅、芳名厅、斋房、客舍等等,鳞次栉比,相传共有九十九间。蓬莱祖国统一殿无论在建筑布局 还是建筑风格以及雕技术、装外饰工艺方面都颇具特色,是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朝圣台阶

丙子年建108级朝圣台阶取“心诚则灵”、“步步高升”之意

出水石

在新场朝对台阶左侧,有一孤立巨石高耸,巨石半腰的孔隙内清泉涓涓,长年不竭,世所罕见。据旧 志载清水祖师曾在这里开辟莱园,但无不可灌。一日祖师手持禅杖,对着巨石轻轻一敲,泉水即从孔 隙中源源不断流出。

又传祖国统一师常立于此巨石上为民褥雨,随褥 随应,农田得以播种,亦即有 米,故又称“出米石”。或传祖师建造岩宇时,石隙每天都流出大米以饷工,工竣而米竭。

相传:祖师每于旱时,即立石上为民祷雨,得沛甘霖。既有水,农田可播,亦即有米,故又称“出米石”。岩宇昊天口,篆刻一幅对联:“馈贫粮聚岩前米;济世恩深钵底龙”。是前贤施芳胜先生对出水石的写照。

裂竹

传说宋代有一孕妇谐岩进香,步临竹下将娩依翠竹而生下婴儿,竹即被裂揽护。目后此子金榜题名,有古诗赞裂竹曰:“凌霄翠竹两三枝,忽遇妊人乃裂之,劲节长留君子德,如闻弹蔗起惊疑”。

试剑石

在窥天古樟不远处,有块传说清水祖师宝剑削去一半的岌石,名试剑石。有诗咏道:“当日大师卓锡游,光芒剑 气欲横秋;劈开此厂石分为两,凛凛冲霄射斗牛”。

清水山门

一九九八年秋后新建,在洋中鹤前大桥头的上岩入口处.坊正中门高5.5米,宽4.00米,左右边门各高5.00米,宽1.8米.顶盖琉璃瓦,飞檐出水,总高达8.00米,庄严肃穆,堂皇矗立。

石坊刻着中国佛学院教授、书法家虞愚先生题写的<<清水岩>>牌额 和“拜参千佛坐;同享十方春”的对联。 坊上边柱镌刻楷写的“拓建柏油公路芳名”系泉州王爱琛所书。

海会院

海会院(系)重建,供奉南无阿弥陀佛、南海观音、大势至尊等菩萨。两旁为十八罗汉、气势非凡、颇具特色。

三忠庙

庙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始建于何时,元考。原杞张巡、许远、伍子胥,后明太祖朱元璋将伍予胥 请出,改祀四位忠英灵。

历代相传,庙原祀张巡,许远和伍子胥,后明太祖朱元璋将伍子胥请出,将岳飞请入。从此“天下”的三忠庙就祀张巡、许远和岳飞。

另据光绪戊子杨凌编写的<<清水岩志略>>载:“庙祀宋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有误。

故老相传:“三忠庙原址在现法门内近小池之处,前曾挖出覆盆式的柱础石,并于岩坑边沿挖到 早年砌叠有序的阶石,即当年张岩的故址。岩祀张巡为首。故曰张岩,山亦名张岩山。“宋元丰间,祖师于张岩之侧,另自营建清水岩,而将张岩迁在觉亭仑,并名为”三忠庙”。不知何时,庙中却增祀关羽,竟成“三忠庙四偶像”了。

方鉴塘

塘在法门之前,灵渊之上,这里涧泉汇注,水清可鉴,犹如方形明镜,可照天光云影,故名。有诗赞道:“一旧壑 方塘一鉴开,骚人逸客共徘徊;山光石影中现,坐看流觞逐水来”。在塘中设置“荷蛙”、“跃鲤”、“游虾” 、“寿龟”、“孩嬉”等石雕喷泉,增添几分情趣。 方鉴塘又名浮杉池,传说在兴建岩时,因缺少巨材大梁,清水祖师扮作商人,到内山购买杉木。杉主问要买多少杉木 ?祖师说要买这 山林中的所有的“ 无尾杉”。

杉主早知山林中的杉树寥寥无几,且多不成材,当即收下几缗钱, 许诺山林中的无尾杉任其砍伐,且限五日内砍完搬离,逾期禁伐。祖师欣然成效。回岩后即在岩坑沼间,命徒众挖怀 方池,池中凿一孔眼,众人不解其意。第二天夜晚,狂风骤起,内山一带风力更猛,许多杉木被乔得断尾齐腰。第三 天,祖师新自去取杉,杉主信守诺言,任凭祖师砍伐。祖师先砍其中大材,投放于水落石出沟中,悠然返岩。刹那间, 水沟口的杉木不见了。小沙弥诧异万分,先后从孔眼内拔出九根大杉,心要盘算着建造岩寺的横梁大柱已足够,情不 自禁地叫道:“够了!”话音刚落,第十根刚露出孔眼的杉木再也拔不出来了。直到如今,方鉴塘的孔眼中还露着大 杉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窥天古樟

真空塔左顶,有一棵断去尾梢的古樟,高约法10 米,外围约6.6米 ,树心空洞,直径约1.86 米,数人盘坐于树洞 之中可窥视苍穹,其妙不可言喻,俗称窥天古樟。更令人惊的是,空心古樟树木逢春竟长出二根新技,生机勃勃,又 称“母子树”。

圣泉

在方鉴塘的不远处,泉自石出,长年不竟竭,味甘且冽,据说饮之可以清心去病,沐之可以祛秽,带回喷酒能驱灾 凝祥,保一家平安,故名圣泉。有诗咏圣泉道:“森森岫壑听潺,一曲清澄有圣泉;掬水洗心修慧业,几人到此悟 灵源?”

真空塔

相传祖师在岩圆寂,乡人将其葬于岩后,筑塔亭覆其上。初无命名,南宋嘉定四年(1121),乡人以祖师生前为僧,了悟真空,取名“真空塔”

纶音坛

又名石柜坛,耸立在党亭对面。纶音坛建于在党亭对面。纶音坛建于在会宗延佑四年(1317年) ,坛高3.3米,上有小石塔,坛正面阴刻清水祖师在南宋四次荣受敕封的纶音牒文,上方浮雕翔龙和 “皇帝诰命”及“敕赐照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的阴刻篆字,左边垛阴刻不容缓延佑年间岩于重建成 的记事。敕封牒文和岩宇重建记事对于研究清水祖和清水岩的历史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有诗咏纶 音坛道:“石柜崇隆镇上方,敕书符纬栽堂皇;空山草木都生色,七在百年来佛国光”。

觉亭

枝枝朝北

耸天古樟生长地理位置独特。传说为清水祖师所植,现树高31米, 围7米,树枝坎朝北伸展,故名“枝枝朝北”。

清水法门

离开蓬莱祖殿昊天口,沿台阶拾级而下,不一会儿就到了法门,法门类似于佛教寺院的山门殿,内中供奉承赵、 王、苏、李四位护法神,传说他们原是山鬼,被祖师心伏为护法神,他们法术高超,协助祖师驱邪镇妖。

罗汉松

在觉路之旁,为清水祖师植,具有灵性。树枝朝向殿宇,老树横枝,至径直上,不敢侵径,早时吐雾生烟,九百佘年,不改其柯,枝枝朝佛焉。相传国汉楹每年长三寸,雷鸣电则矮三分。所以千年古树也只有13米高左右。有古诗《咏罗汉松》曰:“昔传身似菩提树,今见手栽罗汉松:诸品都空谁不好,只留苍骨老云峰”。

狮喉

祖师殿后有一块巨大岩石,形似巨狮之首,释迦楼就建在“狮头”下方有石,形似狮口,可容数十人。狮口内 还有圆每径近二尺的孔穴,俗称“狮喉”。“狮喉”内泉水涓涓,清风徐黎,犹如雄狮喘气,传说此洞穴直通 泉州。

入“狮喉”别有一番洞天福地之情趣。有诗赞道“巨石嵯峨殿作墙,金毛开口挂高冈;一呼一吸通莲座 佛地庄严国也香。”

虞山十八景

概况

虞山十八景,形成于明、清,正式得名当在光绪年间。明治十二年(1499年)桑瑜《常熟县志》列常驻熟八景,其中有两湖钓艇、弦歌旧俗、逊让遗风等;明正德年间邑人霄《虞山杂咏》诗三十首列三十景,其中有昭明书台、东林塔影、桧列七星、佛水晴岩、致道观楼、桃涧泉声;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太仓大画家王鉴作《虞山十八景诗》,列十景,其中有大海回澜、桃源春涧、拂水层峦、昭明书台、西城楼阁、湖桥夜月、吾谷丹枫、云护龙涧。从屈、王诗、画中,已见虞山十八景中的十一景;清道光年间邓琳《虞乡志略》中记陈式所作《虞山八景诗》,其中有书坛雅韵、拂水奇观、星坛仙桧、吾谷枫林。光绪四年(1878年)花隐山列虞山七十二景,分虞山大十八景”“虞山小十八景”、“虞山续十八景”,及“虞山十八古迹”,其中“虞山大十八景”中的十五景与后来的虞山十八景”景点相同,将“虞山大十八景”中的“慧日增辉”、“殿桥落照”、普山新绿”改换成“辛峰夕照”。“普仁秋爽”、“藕渠渔乐”就是“虞山十八景”据此可知,“虞山十八景”是在“虞山大十八景”基础上产生,具体年代当在光绪中晚期。

书台积雪

又称书台怀古。在城区虞山东南麓之书台公园内。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曾在此读书著述,留下读书台。台上筑长方形石亭,亭内有萧统像石刻、碑记及大石台,均为明清遗物。周边焦尾泉、仓圣祠、巫咸祠、雅集亭等错落于参天古木之间。在此观山听泉,读书会友,别有情趣。冬日吟眺雪景,尤多雅兴。1997年以台为中心,辟建“书台公园”。

破山清晓

在北郊2千米虞山北麓兴福寺内。寺建于南朝齐,始名大慈寺,梁大同间改名兴福寺,唐贞观后改称破山寺,咸通间复称兴福寺,一直沿用至今。唐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常建游寺后作《题破山寺后禅院》,“‘破山清晓”取其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意。寺内遍布胜迹,有唐幢、米碑亭、四高僧殿、空心潭、空心亭、藏经楼、兴福石、救虎阁、君子泉、白莲池等,石刻碑记甚多,为常熟著名的佛寺及游览胜地。

辛峰夕照

辛峰亭在虞山东岭仲雍墓及言子墓之上。南宋嘉泰初建,名“望湖”,嘉定间更名“极目”,明嘉靖间又更名“达观”,万历间定名“辛峰”,一直沿用至今。亭为六角形,两层,东西向设门洞,造型优雅。据入城山岭最高处,为常熟标志性建筑之一。在此可眺尚湖、昆承两湖及山城景色,夕照时分,尤富诗情画意。

桃源春霖

在城区北门外烈士陵园后之虞山北坡。旧日涧两侧遍植桃林,每当春雨初霁,泗水奔泻,落红片片,随流飞泻,胜似陶潜所云桃花源仙境。涧边崖上,有“飞寒”、“桃源涧”等石刻多处。

维摩旭日

维摩寺在虞山中部山巅、石屋涧之上。建于南宋隆兴初。寺分前、后两部,前部为庙宇建筑,有殿、堂、轩、阁,以“望海楼”最著,登楼主观旭日,北视长江,气象壮观;后部为园林,具林泉水石之胜。清咸丰间毁于战火。1983年至1987年,以寺之遗迹为中心建江南古典式园林维摩山庄。

剑门奇石

在虞山最高峰锦峰之拂水岩旁。一大片水成岩峭壁石垒中,有一高大巨崖,中间裂开,状如刀劈,相传吴王夫差在此试剑,将巨崖一剑劈开,人称“剑门”。裂缝顶端有三怪石相叠,嵌于其中,自上而下,一如舟,一如几,一如斛,将坠末坠,异常惊险,是十八景中最为雄奇之景。剑门有康熙帝御题“烟岚高旷”等石刻群,附近有剑阁、拂水双桥、藏海寺、报国院等胜迹。登石顶可俯视尚湖风光、田园景色,为虞山最佳观景处。

拂水晴岩

在虞山最高峰锦峰南侧、藏海寺前。岩上有“长寿”、“花香”两桥,呈“丁字形”飞架于涧之上。桥下两崖中豁形成陡直峻峭之深谷。雨后涧水泻成悬瀑,若遇东南风,水自倒卷而起,如万斛珍珠凌空飘洒,即使晴日,行至桥上仍有细雨扑面之感,故称”拂水晴岩”。前人游此多所题咏,以明大画家沈周“绝壁云扶将坠石,豁崖风勒下奔泉”诗句尤为脍炙人口。

秦坡瀑布

在距城约4千米处的虞山北坡。有涧名“秦坡”,长百余米,呈层楼状,越上越陡,涧内怪石累累。雨后瀑布奔飞,湍流击石,声如风雷。明人倪钜《秦坡》诗咏其声势:“雨后秦坡水,势如天潢注。非风亦非雷,摇动山中树。”涧顶部石门、石城两峰相峙,涧底有春秋吴文化遗址“七星墩”,涧畔有常熟第一名泉“玉蟹泉”。涧为虞山最深秀之境。

藕渠渔乐

在城东原藕渠镇(今规划虞山镇)。此处水网交织,渔民聚居捕鱼捞虾,设市买卖。渔村岸柳成行,塘面莲、菱铺展,村外昆承湖浩淼水面上,舟帆点点,昔文人赞为“诚渔乐也”。今时过景迁,已不复旧观。

福港观潮

在原福山镇长江边港口距集镇不远处。江边有殿山诸峰,旧历八月十八潮汛来时,白浪排空,奔腾汹涌,拍击山岩,人称“小钱塘”。昔日在舟前往观潮者甚众,后因潮沙田涨,港口外迁,潮头及观潮盛况已不若当年。

西城楼阁

指西门城内外附近建筑群,包括致道观东岳行宫、严氏读书山馆、大石山房、北地藏殿、阜城门城堞、牌坊等。尤以建于南梁的致道观和建于南宋的东岳行宫,与明代腾山而修建的城墙雉堞争相耸峙,蔚为壮观。背靠尚湖水色及虞山峰峦,更显得多姿多彩。明人蒋廷锡《城西秋望》诗写到“高阁三层烟树里,青山半角夕阳中。一行雁齿斜城界,万井鱼鳞碧瓦丛”。今楼阁已不存,为新建筑所代。

星坛七桧

在城区西门内虞山南麓原致道观内。相传南朝梁时建观道士张道裕在观内虚皇台(象征天上斗宿的七座平台)分植七株桧柏(圆柏),长相奇特,盘曲如虬。文人常作诗、画咏之。明成化间已废四存三,大画家沈周曾作《双桧图》描绘其中的两株。今宫观与七桧均已不存,遗址之桧柏,为后人补植。

湖甸烟雨

湖甸为西门外依虞山、傍尚湖之村落,今虞山镇湖甸村一带。湖滨有农田平野、竹篱茅舍。湖面水气蒸腾,如笼轻烟细雨,在尚湖或虞山遥望湖甸,仿佛水墨画卷。清人言如标有《湖甸雨望》赞其美景:“细雨溟蒙一望间,水村如画榜湖山,烟笼远树浮青意,云拥高峰湿翠 。归寺僧穿双屐去,扶犁农著短蓑还。耦耕招隐人何处?泥滑声中鸟语间。”“文化大革命’中尚湖围垦成田,此景随之消失,后放水恢复尚湖旧貌,复现人间。

普仁秋爽

在虞山公园以北半山腰中,有始建于明万历间的普仁禅寺,寺内置铁铸接引佛像,俗称“铁佛寺”。寺周林木茂密,多落叶乔木。秋季树色斑斓,宛然若画,登林观赏,爽心悦目。附近有“竺仙”、“截流”两泉,可品茗。建国后普仁寺毁,林泉之景犹在。

湖桥串月

在尚湘西北口。原有三孔石拱桥一座,名“湖桥”,始建于明代。桥洞成正圆形,月圆时分,当月亮升至一定高度,拱桥与月影相套合,投影湖中,桥下三孔中显现累累如“串月”奇景。清人冯武<<湖桥>>“桥弯似月月正中,影落桥口月累累”,即写此景。建国后桥坍废,1987年仿造于尚湖公园荷香洲内。吾谷枫林在西门外1千米虞山南麓之牛角湾。“牛角”即常熟语“吾谷”之谐音。明天启间(1621-1627)孙西川在此植枫树9999棵,系金缕梅科枫香属木本植物,取名“吾谷枫林”。每逢秋季,枫叶由绿转红,继之漫山红遍。清光绪六年(1880年),枫林被毁。

三峰松翠

在距城3千米处虞山北坡、三峰寺之西南。有万松林,系成片黑松与马尾松,数代培植,多百年古树,参天蔽日,幽旷深秀,为三峰寺著名景点。抗战时期为日军伐毁,仅存古松45株。建国后寺毁于“文化大革命”,松林也遭破坏。现随三峰寺修复工程的实施,万松林处也在补植新松。昆承双塔

一指城区之方塔与小东门外0.5千米处的聚奎塔。聚奎塔建于明万历年间,崇祯初建成七级,清同治后渐废;一指方塔。方塔建于南宋建炎间,系正方形,四面九层,今已修整一新。双塔互成犄角,相为呼应。旧日在昆承湖上可眺望双塔雄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