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蝴蝶

更新时间:2023-11-02 08:24

十八蝴蝶又名彩蝶迎春,浙江省永康市传统民间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十八蝴蝶源于宋代方岩胡公庙会的娱神活动,胡公是北宋时期清官,每逢农历八月十三胡公生日,永康、武义、东阳等地百姓为感谢胡公消灾降福之恩,纷纷集会到方岩山朝拜。永康高镇村一带则盛行六年一次轮流接送胡公的习俗,轮到迎送的村子,这年就是大吉大喜,故总要与其他村子一起,组织起庞大的朝山进香队伍。队伍中其中有一项节目,便是十八蝴蝶。可见,这种艺术形式是伴随着宗教仪式、风俗而产生、发展的。

关于十八蝴蝶的创作者,是由永康高镇村当地民间艺人王春山等人于1946年秋创造,因为当时的娱神节目多由男性扮演,形象不美。高镇村民间艺人王春山从风俗“二月鸢”(清明节前后放风筝)“蝴蝶风筝”与民间舞蹈蚌壳张合犹似蝶翅飞舞的形象中得到启发,创造了蝶翅道具与舞蹈的主题动作。由于永康县的民间舞蹈名称,多用“十八”为名,该舞也号称十八蝴蝶。十八蝴蝶于1946年在方岩庙会上首次上演后,各地纷纷邀请演出,竞相模仿学习,不仅风靡永康县,并流传至东阳等地。

1956年,群众文化工作者会同民间艺人作了进一步改进:把原先伴唱的民间小调,改用民间乐曲《无锡景》,以半足尖小碎步为基本步法,在原有的大飞、小飞动作基础上,又增添了左右侧腰飞、高低飞、半翻身飞、横飞、退飞等动作;在蝶翅周围镶上约两寸多宽的小纺绸边,增加蝴蝶的活力感。从此,十八蝴蝶不光在民间广场上流行,还成为了舞台艺术作品。

1992年,分水岭、永康群艺工作者不断对十八蝴蝶进行挖掘整理,改革成为“新十八蝴蝶”,使得十八蝴蝶走出国门,收获众多奖项。

舞蹈特色

表演形式

十八蝴蝶的传统表演形式为,走时唱,跳时不唱,蝴蝶和花神的表演也有不同点。蝴蝶的基本动作只有大飞、小飞两种,其共同特点是:手臂的摆动与脚步密切配合;飞行动作是强拍向前摆动;动作重心在下。演员双手背叉腰,两臂前后大摆动,带动套在臂中部联结双翅的铁丝圈掮动翅膀,脚走绞花步,身体随步伐自然扭动。基本的特点是缓而不重,即整个动作缓慢、柔美,慢飞快收,身子沉得下去,飞得起来,有停顿而不露痕迹。小飞动作摆动的频率快,幅度小,脚踩碎步,时而左、时而右地侧腰飞。基本特点是轻而不浮,即舞步轻快,肩关节灵活,气稳体端;既有飞翔感又不失节奏重心。花神基本动作是脚走圆场步,双手交替向外甩绸带。

服饰特征

蝴蝶:头顶两侧各梳一个发髻,上套黄色花环,再各系一个细辫发圈。穿白色紧袖大襟上衣,袖口和上臂处镶淡蓝色荷叶花边;戴镶荷叶边的彩色条纹围兜。湖蓝色便裤,裤脚处镶黑色花边。

花神:头顶戴高发圈,一束长发批于身后,戴长耳坠;头顶及发圈上饰粉红色花环。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淡杏黄色马甲;白色百折长裙;系金黄色腰带,再系金红色长肚带;肩批红绸长飘带,飘带经两臂缠绕一圈,两端垂地,鞋同蝴蝶。

细节:1992年改革的新十八蝴蝶,专门请金华曲艺馆人士在各个方面加以调整,服装从原来的灯笼、大襟衣,后加进现代元素,用安纶质地、紧身连衣连裤制成舞服,颜色丰富多彩。

道具设计

1992年之前的原十八蝴蝶道具是用竹篾扎成蝶翅和蝶身的框架,分别蒙上白布,在蝶翅与蝶身上镶上连接用的羊眼螺丝钉。蝶身头部镶上两根缠绕金色锡箔的细钢丝作为蝶须,尖端镶上红色绒球。用八号铁丝制成插销插在蝶身蝶翅的羊眼螺丝钉中,使蝶身、蝶翅连为一体,正面两翅间各系上一个松紧带阢在蝶身的背面上部和中部的羊眼螺丝钉上系上背绳。

1992年改革的新十八蝴蝶道具材料改由海绵制作,这样使动作幅度加大,头也可以灵活转动,使舞蹈更加优美。纱布改为真丝丝绸,木耳边镶于蝶翅上,显得更加轻盈飘逸。

音乐特点

1992年之前的原十八蝴蝶音乐伴奏为江南民间曲牌《孟姜女》《无锡景》等,唱词多即兴填词。1992年改革的新十八蝴蝶音乐伴奏分三段曲,分为《唤春》《恋春》《闹春》三部分,其中《恋春》采用婺剧音乐。

角色分工

十八蝴蝶传统表演由十八名少女,背负五彩蝶翅道具扮演蝴蝶,另有两个姑娘扮演花神。后世花神的数量并不固定,如1992年之前的原十八蝴蝶多为四个姑娘扮演花神,而1992年改革后的新十八蝴蝶多为八个姑娘扮演花神。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十八蝴蝶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凝聚着历史的深厚内涵。它传达出灵秀典雅的江南韵味,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体现出较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价值观。

传承状况

十八蝴蝶传承乏人,亟待保护。这种艺术技艺主要是靠教学传授为主,且艺人生存与经济无关,没有以十八蝴蝶为职业的专职艺人,参与都是自发组织的。在农村传承主要是两种模式,一是学习1992年改革后的新十八蝴蝶;二是保留传统的十八蝴蝶,随意性强。而在城市中,主要是参加艺术舞蹈培训班,从而认识、学习十八蝴蝶。21世纪,十八蝴蝶逐渐受到永康有关部门的重视,在广场文化、文艺晚会上经常可见其曼妙婀娜的身影。因此,十八蝴蝶的发展还算乐观。

十八蝴蝶民间传承方式分为两种,一种为民间娱神节目,用于元宵、老人节、走街串巷时,主要由村里的组织者发起,这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事。农村的十八蝴蝶也已经同化为新十八蝴蝶,只是民间的更简单,每逢重阳节、方岩庙会,时有表演。原生态的在舞蹈的动作、服装、音乐方面,也已经在向新十八蝴蝶慢慢靠近,21世纪已经看不到原汁原昧的原始十八蝴蝶的演出。另一种为城市里的广场文化,采用新十八蝴蝶,这种艺术方式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且学习者众多。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永康市民间艺术表演协会获得十八蝴蝶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十八蝴蝶项目保护单位永康市民间艺术表演协会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1994年,参加浙江电视台庆祝元旦和上卫星直播文娱晚会演出、首届中围金华火腿文化博览会广场文艺表演展演。

1995年,参加上海桂花节展演。

1996年,参加杭州中日友好文化节展演。

1997年,参加法国第二十五届桑特世界民间艺术节等五个国际艺术节演出。

1998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昆明第六届亚洲艺术节展演、浙江教育台和温州市政府主办的“十月的阳光”文艺晚会演出。

2003年,参加金华国际茶花节展演。

2006年,赴新加坡参加春节妆艺大游行演出。

200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演出。

2010年,参加年金华市“第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日”浙中民间艺术精品项目大巡游开幕式演出、第七届中国(临安)森林生态博览会演出、丽水浙汀省体育大会开幕式演出、北京“让世界听到中国幸福乡村的声音”第二届中国村歌大奖赛发奖大会演出。

荣誉表彰

1992年,参加文化部社文司举办的中国沈阳第二届国际秧歌节暨全国优秀民间舞蹈大赛,获优胜奖、精神文明奖、组织奖、编导奖、表演奖全部等奖;同年,在天津国际友好城市艺术节邀请赛中获最佳组织奖、最佳编导奖、最佳表演奖。

1993年,获得中国文化部颁发的第二届“群星奖”银奖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精神文明作品奖”。

1995年,获得中国泉州广场民间艺术节二等奖、全国“东海滨城杯”邀请赛优秀奖、金华中国优秀民间广场舞展演优秀奖。

1997年,获得“万里边境文化长廊现场会·浙江省东海明珠文艺晚会”展演金奖。

2004年,获得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暨浙江省第五届广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晚会“风从东海来”展演金奖。

2005年,被金华市“横店影视城杯”评为八婺十大民间表演艺术精品项目之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