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6 17:15
跑窝原名豹窝。18世纪,城固县刘嘉录神父在传教时发现这里的地理环境酷似耶路撒冷加尔瓦略山,绘图上报罗马教廷,教宗庇护六世命名为十字山,刘嘉录在此购地兴建圣若瑟堂、圣母亭、十字山小堂和十四处苦路,营建工程于1777年告竣。山陕教区主教纳大纳尔甘宣告:定于每年5月3日的寻获十字架日与9月14日的光荣十字架瞻礼为朝圣日。
清朝末年,眉县大旱,灾民聚集圣山逃税抗赋,官府发兵围剿,大炮将山上的教会建筑夷为平地,因山上的弹坑随处可见,故又名为炮窝山。
20世纪初,当地的侯志文神父恢复了十字山圣地的旧观。1932年,圣地划归新成立的周至教区,刘一志神父又加以扩建,并招来商州、山阳等地教友来此居住。
文革期间,十字山圣地又一次被毁。1984年圣地归还教会管理,圣地再次恢复,每年前来朝圣的人多达两三万人。
18世纪初,从意大利留学归来的神父陕西城固人刘嘉录,于1717年毕业于意大利那玻利城圣家学院并晋铎品。在回国前恳请教宗赐予中国一座朝圣之地并获得恩准。之后他开始游走于陕西各地,因见眉县豹窝的地理环境酷似耶路撒冷的加尔瓦略山,遂绘图上报罗马教廷,经恩准命名为“十字山”并开始购地兴建圣若瑟堂、圣母亭、十字山小堂、十四处苦路,圣地营建工程于1777年告竣。清朝末年,眉县因大旱而庄稼无收,灾民纷至此地逃税抗赋,官府发兵围剿,用大炮连击十字山,建筑被夷为废墟。因山上的弹坑随处可见,随后被易名为“炮窝山”。直到解放后才改为现在的跑窝村。一九八四年落实宗教政策时,十字山被退还教会管理,使圣山建设再现雄姿。
教区建筑为西方建筑风格,雄伟壮丽,叹为观止。圣地营建工程于1777年告竣。一九八四年落实宗教政策时,十字山被退还教会管理,使圣山建设再现雄姿。
教区建筑为西方建筑风格,雄伟壮丽,叹为观止。圣地营建工程于1777年告竣。一九八四年落实宗教政策时,十字山被退还教会管理,使圣山建设再现雄姿。
跑窝原名豹窝。18世纪,城固县刘嘉录神父在传教时发现这里的地理环境酷似耶路撒冷加尔瓦略山,绘图上报罗马教廷,教宗庇护六世命名为十字山,刘嘉录在此购地兴建圣若瑟堂、圣母亭、十字山小堂和十四处苦路,营建工程于1777年告竣。山陕教区主教纳大纳尔甘宣告:定于每年5月3日的寻获十字架日与9月14日的光荣十字架瞻礼为朝圣日。
清朝末年,眉县大旱,灾民聚集圣山逃税抗赋,官府发兵围剿,大炮将山上的教会建筑夷为平地,因山上的弹坑随处可见,故又名为炮窝山。
20世纪初,当地的侯志文神父恢复了十字山圣地的旧观。1932年,圣地划归新成立的周至教区,刘一志神父又加以扩建,并招来商州、山阳等地教友来此居住。
文革期间,十字山圣地又一次被毁。1984年圣地归还教会管理,圣地再次恢复,每年前来朝圣的人多达两三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