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29 08:44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又称水烂、烂疙瘩,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为白菜和甘蓝包心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北方地区个别年份可造成大白菜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而且在运输、销售、贮藏过程中,均可发生腐烂,损失极大。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可危害马铃薯、番茄、莴苣、黄瓜、胡萝卜、芹菜、葱类等蔬菜,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失。
病菌侵入不同的寄主、不同的器官以及发病时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时所引起的症状略有差异,但具有共同的特征:侵入初期,病组织呈浸润的半透明状,渐呈水渍状,最终组织软腐瘫塌,有恶臭。甘蓝和大白菜多在结球后发病,重病株结球小,根茎的心髓组织和叶柄基部全部腐烂。轻病株的外层叶片在日光照射下表现萎缩,结球部外露。病叶在干燥条件下失水呈薄纸状。萝卜受侵后,初期呈水渍状,逐渐呈软腐,病健部界限分明,常有液体透出。留种株有时外观完好,心髓腐烂。病菌从伤口侵入,也可以从根毛部直接侵入潜伏于体内,随菌量的积累,造成贮藏期烂窖。
软腐病症状因寄主植物、器官、环境条件的不同略有差异。其共同特点是:发生部位从伤口处开始,初期呈浸润状半透明,以后病部扩展成明显的水渍状,表皮下陷,有污白色细菌溢脓。内部组织除维管束外全部腐烂,呈黏滑软腐状,并发出恶臭。
白菜和甘蓝多在包心后开始表现症状。初期植株外围叶片萎蔫,早晚尚能恢复,随着病情加重,萎蔫不再恢复。露出叶球,重病植株结球小,叶柄基部和根茎处心髓组织完全腐烂,充满灰黄色黏稠物,臭气四溢。病株一踢即倒,一拎即起。有的从外叶边缘或心叶顶端向下扩展,或从叶片虫伤处向四周蔓延,最后造成整个菜头腐烂。腐烂病叶在晴暖干燥环境下失水变成透明薄纸状。
萝卜受害,多从根尖虫伤或切伤处开始,呈水渍状褐色软腐,以后病部上下发展呈软腐状。病健界线明显,常有汁液渗出。留种株有时出现老根外观完好,内部心髓完全腐烂而仅存空壳的情况。
病原为胡萝卜欧氏杆菌胡萝卜致病变种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 Dye,属薄壁菌门欧文氏菌属。菌体短杆状,具2~8根周生鞭毛,大小0.5~10μm×2.2~3.0μm, 无荚膜,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培养基上菌落为灰色圆形或不定形,稍带荧光性,边缘清晰;埋在肉汁培养基中的菌落多为圆形或长圆形。病菌生长温度范围9~40℃,最适温度25~30℃;对氧气要求不严格,在缺氧情况下亦能生长发育;在pH5.3~9.3间都能生长,最适pH7.2;病菌生长要求高湿度,不耐干旱和日晒,在室内干燥2min或在培养基上曝晒10min即会死亡;致死温度为50℃,10min。在培养基上,其致病性不易丧失。在土壤中未腐烂寄主组织中可存活较长时间。但当寄主腐烂后,单独只能存活两个星期左右。病菌通过猪的消化道后能全部死亡。
十字花科蔬菜、马铃薯、番茄、辣椒、莴苣、芹菜、胡萝卜、大葱、洋葱、石刁柏等。
十字花科蔬菜生长后期遇高温高湿极易发病,虫伤则加重病情。贮藏期窖温偏高,湿度大,堆放密集易造成烂窖。
在北方,病菌主要在带病采种株和病残组织中越冬。田间发病的植株,春天栽于田间的带病采种株,土壤、粪肥以及贮窖周围的病残体上均带有大量病菌,为重要的初侵染来源。春季病菌经雨水、灌溉水、施肥和昆虫(如黄条跳甲、甘蓝蝇、花条蝽象、菜粉蝶等)等传播,从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寄主。此外土壤中残留的病菌还可从幼芽和整个生育期的根毛区侵入,通过维管束向地上部运转;或潜伏在维管束中,成为生长后期和贮藏期腐烂的主要菌源。由于病菌寄主范围广,经潜伏侵染后,从春到秋在田间辗转危害,引起生育期和贮藏期发病。病菌侵入寄主后,迅速繁殖并分泌果胶酶使寄主组织细胞中胶层分解,细胞分离,组织崩溃,病菌借高渗透压从这些分离的细胞中吸收养分,导致细胞死亡腐烂形成软腐症状。后期再次侵入的腐败细菌分解蛋白胨,产生吲哚类的物质,散发出腐败的臭味。
此病的发生与寄主的愈伤能力,品种,气候以及栽培管理关系密切。
伤口种类和愈伤能力:植株生育后期的伤口种类,有自然裂口、虫伤、病伤和机械伤4种。引起软腐病发病率最高的是自然裂口,其次为虫伤。自然裂口多发生在久旱降雨之后,病菌从裂口侵入后发展迅速,损失最大;但通常则以虫伤侵入为主。寄主愈伤能力强,速度快则发病轻,反之发病严重。白菜不同生育期的愈伤能力不同,一般苗期较强,而莲座期减弱。试验证明,大白菜苗期受伤后3h伤口即开始木栓化,24h后木栓化的程度即可达到病原细菌不易侵入的程度;而莲座期受伤后12h才开始木栓化,72h后木栓化的程度才能阻止细菌的侵染。此即软腐病多在包心期后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不同品种的愈伤能力也有差异,直立型、青帮型品种的愈伤能力较强。
虫害:昆虫对软腐病的发生有双重影响:¬昆虫危害造成伤口,提供病菌侵入通道;昆虫携带大量细菌,直接起到传播作用。很多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昆虫体内、外均可携带软腐病菌,其中以麻蝇、花蝇传菌能力最强,并可远距离传播,危害性极大。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中以雨水和温度影响最大,二者影响着病菌的传播和发育,媒介昆虫的繁殖和活动,寄主植物的愈伤速度等三方面。白菜包心后久旱遇雨往往发病重,即因多雨使叶片基部处于浸水和缺氧状态伤口不易愈合,且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蔓延所致。试验证明,伤口木栓化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充足O2,二是伤口组织分泌伤愈素。长期降雨或伤口浸渍雨水中,缺少O2,又冲洗掉伤口上的伤愈素,故发病重。温度对苗期愈伤能力影响较小,但对成株期组织愈伤能力影响却较大,在26~32℃时,伤口在6h后开始木栓化;而15~20℃时要12h,7℃时则需24~28h,才能达到同等程度。
栽培管理条件:通常,高垄栽培土壤中O2充足,不易积水,利于寄主愈伤组织形成,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故发病轻;而平畦地面易积水,土壤缺乏O2,不利于寄主根系或叶柄基部愈伤组织的形成,发病重。白菜与大麦、小麦、豆类等轮作发病轻,前茬为茄科和葫芦科蔬菜等发病重。播种期早,生育期前提,包心早,感病期提早,会加重发病,尤其雨水多而早的年份影响更明显。
品种抗病性:白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疏心直筒品种由于外叶直立,垄间郁蔽差,通风良好,故比外叶下垂贴地的球形、牛心形品种发病轻;青帮型品种抗病性优于白帮型品种;抗病毒病和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软腐病。
应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防治害虫、利用抗病品种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 品种间对病毒病和软腐病的抗性较为一致,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2.改善栽培管理 前茬选择麦类、豆类、韭菜或葱类作物可减轻危害;精细翻耕整地,促进病残体腐解;选择高岗地或采用高垄栽培,播前覆盖地膜,可减少病菌侵染;秋白菜适当晚播,使包心期避开传病昆虫的高峰期;施足基肥,肥料充分腐熟,及时追肥,促进菜苗健壮;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立即拔出深埋,且病穴应撒石灰消毒,防止病害蔓延。
3.治虫防病 早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等灌根。从幼苗期加强防治黄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甘蓝蝇等害虫,可用2.5%溴氰菊酯、21%增效氰·马、40%乐果等喷雾。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喷药应注意近地表的叶柄及茎基部。药剂有:72%农用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14%络氨铜、50%代森铵、10%高效杀菌宝、20%喹菌酮等。间隔10d,连续2~3次,还可兼治黑腐病等。
1、高畦栽培,畦面成龟背形,避免积水。
2、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放用充分腐熟的粪肥作基肥,如天气比较干燥则用清水肥浇灌,浇灌时只灌畦面不接触心叶,忌大水漫灌,只能小水开沟浸灌。
3、间种葱蒜韭茶等作物。
4、彻底防治传病害虫,特别是加强对菜蛾、菜白蝶、黄条跳甲的防治,治虫工作做得好的菜区,病害少。
5、药剂预防 用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亩每次喷60-75千克,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可兼治霜霉病,黑腐病等,但必须在收获前150天使用,以免影响人体健康。用农用链霉素100-200个单位喷雾每亩每次用药液75-100千克。灌根每窝250克。用70%敌克松原粉500倍液,浇根每窝250克,均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