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07:45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意思是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出自《论语·公冶长》。
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阐明了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三人并行,厥有我师。 ★《汉书·武帝纪》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忠、信是孔子倡导的重要的道德原则,“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下只注篇名)在孔子和儒家那里,忠信常联合为一个概念,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公冶长》),“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卫灵公》)“忠信,所以进德也。”(《周易·文言》)陈淳在《四书字义》(即《北溪字义》)中把忠信单独列为条目,足见忠信在儒家学说构成中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