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08 15:15
出自《山海经·大荒西经》。
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郭璞注:“群巫上下此山采之也。”按灵山为山之*天梯。“十巫从此升降”,谓“上下于天”、宣神旨、达民情;采药当为其余事。
【译文】有座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等十个巫师,从这座山升到天上和下到世间,各种各样的药物就生长在这里。
在巴渝文化中最古老的文化首推巫文化,巫文化中最古老上的神话传说则是灵山十巫。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丰沮”,任乃强先生注:“显然指的盐泉”。
《说文》一云:“灵,巫也,以玉事神。”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皎服。”王逸注:“巫也。”
《云中君》:“灵连蜷兮既留。”王逸复注:“楚人名巫为灵子。”是灵、巫古本一字,……。 按:“灵”繁体字为“靈”,下半部就是“巫”字。
袁先生引《楚辞·九歌》诸篇中“灵”字,汉代王逸《楚辞章句》皆注“灵”即巫也。
许慎《说文解字》亦解“灵”字为巫。所以“灵”和“巫”二字在古代原本是一个字,因此“灵山”即巫山。
关于巫的职务,《经籍纂诂》引《商书·伊训》:“时谓巫风。”传:“巫者,事鬼神,祷解以治病请福者也。男曰觋,女曰巫。”又引《吕览·侈乐》:“作为巫。”音注:“医师在女曰巫。”又引《周礼·春官·序》“男巫”。注:“巫掌招弥以除疾病。”这说明古代巫的主要职责:一是事鬼神,包括占卜、祈祷、祭祀、歌舞以迎降神等;二是治病消灾。袁珂先生解释十巫“从此升降”说:即从此上下于天,宣神旨,达民情之意。灵山盖山中天梯也。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突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晋郭璞注此六巫说:“皆神医也。《世本》曰:‘巫彭作医。’《楚辞·招魂》曰:‘帝告巫阳。”’
袁珂先生对照前引“十巫”姓名解释说:“十巫中有巫彭即此巫彭也,余巫礼,郝懿行以为即巫履(礼之义履也),巫朌即巫凡(月分与凡音近),巫谢即巫相(谢与相声转),十巫与此六巫名皆相近。”
“窫窳”(yà yǔ):传说中的天神,原来的样子是人的脸面蛇的身子,后被贰负及其臣子杀死而化成上文所说的样子——龙头,野猫身,并且吃人。
《山海经·海外西经》还记载了“巫咸国”: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袁珂先生认为:“巫咸国者,乃一群巫师组织之国家也”,“灵山,疑即登葆山之异名也。”明杨慎《艺林伐山》卷四《巫山》引晋郭璞《巫山赋》云:“巫山,以帝尧医师巫咸封于斯山得名。”
今巫溪中上游有宝源山。《舆地纪胜》记载:相传白鹿引猎者至此而得盐泉,“意白鹿者,山灵发祥以示人也。”故宝源山民间又称宝灵山。《大明一统志-大宁山川》曰:“宝源山,在(巫溪)县北三十里,旧名宝山,气象盘蔚。大宁诸山,此独雄峻。上有牡丹、芍药、兰蕙,山半有石穴,出泉如瀑,即咸泉也。”按“葆”字有珍贵意,通“宝”字。《史记集解》引徐广曰:“《史记》珍宝字皆作葆。”故巫溪之宝源山旧称宝山,亦即葆山。“宝”即指盐泉、丹砂。除丹砂被先民视为“神仙不死之药”外,宝源山本身就处在大关山、万顷山、鞋底山、兰英寨山、林檀垭山等自古闻名的“五大药山”之中,所以十巫在此“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就是情理之中了。
巫咸:《世本·作篇》:“巫咸作筮。”筮(shi),用蓍草占卜吉凶。宋罗泌《路史·后记三》谓神农使巫咸主筮,则巫咸乃炎帝神农时主持占卜的巫师;《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归藏》云:“昔黄神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曰:‘果哉而有咎。”谓占卜的结论是:果真交战,就有灾祸,则巫咸又是黄帝的巫师;《太平御览》卷七二一引《世本》宋衷注云:“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帝尧医。”则巫咸又是帝尧的医师;《御览》卷七九。引《外国图》云:“昔殷帝大戊使巫咸祷于山河,巫咸居于此,是为巫咸民,去南海万千里。”则巫咸又是殷中宗时名臣。屈原《离骚》中有“巫咸将夕降兮”等句,王逸注云:“巫咸,古神巫也,当殷中宗之世。”殷中宗即殷帝大戊。又有人认为巫咸还是“巧于制盐的工匠”,因为古代呼盐为“咸”。
巫彭:《山海经·海内西经》所列六巫之首。《书·序》“伊陟赞于巫咸。”郑注:“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皆神医也。”《说文解字》释“医”云:“古者巫彭初作医。”段注:“此出《世本》:‘巫彭始作治病工。”’《吕氏春秋·勿躬》亦云:“巫彭始作治病工。”按古“医”字亦作“医”,从巫;知巫、医本为一职。
巫朌(ban):清郝懿行《山海经笺疏》认为:““十巫”中巫朌分即“六巫”中“巫凡”,“肋”与“凡”音近。即后来巫臷国的姓氏。《山海经·大荒南经》:“巫臷(zhi),肋姓,食谷。”郭璞注:“音秩,亦音替。”注家多称“替、旦双声,旦、诞同音”,故“巫臷”亦称“巫诞”。而巴氏族“廪君之先,故出巫诞。”因此知“巫朌”又是巴人廪君的远祖,这一点在下文“巫臷国”还将论及。
巫礼:据郝懿行《山海经笺疏》认为“十巫”中的巫礼即“六巫”中的“巫履”。《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祀神致福也。”其司职主要在巫教中的祭祀礼仪。
巫谢:据郝懿行《山海经笺疏》:“谢、相一声之转。”故“十巫”中的“巫谢”,即“六巫”中的“巫相”,也是巴人廪君部落中五姓之一的“相氏”(详见本书第二章)。相:有相视、选择、礼赞等意,故巫谢(巫相)亦是主卜筮礼赞的巫师。
巫姑:巫溪当地有盐水女神的传说,说灵山“十巫”中的巫姑就是巫溪盐水女神。
但传说又把盐水女神说成是巫山神女,然见诸文献记载的巫山神女,并无一处提到就是盐水女神。
而且《山海经》所载“十巫”中的“巫姑”,诸家注引的文献资料也未见言及她就是“盐水女神”的。故把巫姑当成盐水女神或者说成巫山神女只能是当地民间的一种口头附会。
巫真:有论者认为:巴子“五姓”中的郑氏出自巫真,“真”与“郑”同音。
巫即、巫抵:皆神巫或神医,但无具体事迹记载。
综上可见:灵山“十巫”包含了“开明东”的“六巫”中除巫阳之外的“五巫”。他们皆是能上天下地通鬼神的巫师,又多兼神医;其中巫月分、巫真、巫谢即后起的巫臷(巫诞)部族和巴子五姓的先祖。《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了巫臷国的情形: 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载处,是谓巫臷民。巫载月分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乌。鸾乌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 帝舜派他的儿子无淫来治理巫臷国,表明中原文化向巫巴地区的最早渗透。《世本》说:“廪君之先,故出巫诞。”前面已经参见.蕾其祥的《巴史新考》和管维良的《巴族史》。 说过,注家认为“巫臷”就是“巫诞”,但是帝舜的儿子来统治巫臷,并不意味着巴人祖先廪君是舜的后代。因为帝舜姓姚,有虞氏;而巫臷姓朌(ban)故廪君的祖先出自朌姓氏族而非出自舜子无淫,无淫是从中原派来统治这个部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