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7 20:45
乐器一般都要雕鸟嵌花,油漆贴金。“十番”班的演奏是由十人组成,乐器包括:梆笛2把、尺胡3把、老胡1把(定为1~5弦)、八角琴和小三弦各1把、云锣1架(由1个人敲击)。由于受莆仙戏曲的影响,在明代民间已有“十番”演奏活动,至清代、民国时期颇为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番音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而盛衰起伏。1959年后,乐器定弦比原来提高一个全音。“十番”由师父演奏老胡,控制节奏演唱(俗称“掌曲”)。
“十番”的曲目丰富多彩,最独特的曲牌是《北台妆》;其次是《鹧鸪天》(俗称“风和子”),大量的曲牌与莆仙戏有密切关系。其旋律由于长期经器乐演奏和艺人的改编,已逐渐向器乐方面发展,有些曲牌还被莆仙戏所吸收运用。“十番”曲牌共有200多首,如《桂陶金》、《蛮江令》、《犯泣颜回》、《二犯普天乐》等。“十番”的演奏曲目往往是由许多曲牌联缀组成“套曲”联奏,甚至摘取莆仙戏的古老名剧中的一折戏,把许多曲牌联奏,称为“曲派”,如《访友》、《吊丧》、《百花亭》等。此外,也有吸收外来曲目,如《秋江引》、《北耍孩儿》等。
“十番”的演奏形式有行奏与坐奏两种。坐奏的形式不拘,常见是八字形排列;行奏的队形有着固定的位置,演奏者分每二人一行,如果是晚间行奏,有一位儿童提灯引路。其演奏队如下:
○灯○云锣○飘笛○尺胡○尺胡○小三弦
○灯○四胡○飘笛○尺胡○老胡○八角琴○架旦
“十番”行奏的姿态也很讲究,弓法要统一,步伐要整齐,脚步是向左右迈开八字步,动作幅度大而移步小,每步必须踩上节拍,演奏者穿着整洁,风度潇洒,朴实大方,热情洋溢,艺术感染力强。
“十番”的演奏风格节奏明快,热烈欢腾,但也有速度徐缓,幽雅抒情的。特别是从20年代之后,莆田县的黄石镇后洋村著名“十番”师父高仔、华亭镇霞皋村郑天飞和仙游东门的林启森等为代表的改革者,致力对乐曲加工润色和运用专用复调、转高速等手法,使旋律更加华丽流畅。如“北台妆”的各乐段采取连续向下属转调手法,转了七个调门。在演奏上强调抑扬顿挫,停声待拍;在速度变化上也作精心安排,疾、徐、散、整具有鲜明的对比,使曲情动静相兼,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十番”乐器演奏特点是:笛子强调吐音和滑音抹奏;拉弦乐器在演奏轻快热烈的曲调时,突出短弓和弓奏法,在演奏徐缓抒情的旋律时,注重小三度的上、下滑音;弹拨乐器运用“三、五、七”节奏模式为基础,衍变出多种同音重复的节奏型,具有独特风格。又由于各种乐器的定弦加工润色,常有你繁我简,我进你出,相互让路、嵌档的情况。
“十番”班是一种业余的或半职业性的民间音乐社团,其成员绝大多数是农民、渔民、店员、手工业工人、自由职业者,也有知识分子参加。学艺方法一般是由学艺者自愿集资办馆,聘请“十番”师父传授演奏艺术。每馆以40天为期,教习二三道曲牌。经济富有者也有连续学习二三馆的,但一般学一二馆之后即可参加各种民俗活动。每逢迎神赛社,婚丧喜庆或农事之余,街头巷尾、山村海岛,莆仙处处可闻清新悦耳的管弦之音。 十音,原名李守章。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武昌国立大学。历任北方左联成员,教师,《联抗报》、《新通报》主编,中共华中地委宣传部部长,一分区文协主席,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名誉社长,新文艺出版社社长。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跋涉的人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