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6 01:51
千喜,莫斯科国立大学新闻学硕士,媒体人,青年作家,代表作品是《趁现在年少如花》。
代表作,长篇小说《趁现在年少如花》。喜逆向表达,用偏执写彷徨,用绚烂写空乏,用流离写守候。
以观察者态度主持文化访谈,将人物专访视为阅读——“阅读,不单是读书,也读人。”
2012年起,策划系列文化讲座《腾讯书院》,于腾讯网文化频道搭建顶级作家、学者、艺术家思想交锋的平台,通过公益讲座向全社会推动知识、智慧和审美力的交流。
新华网专访(2012-06-12)
主持人:我们很多网友对你的名字很感兴趣,你的笔名叫千喜,怎么会想到用这个名字?
千喜:笔名是妈妈起的,“一千个喜悦”是她对我的祝福。现在我将这个名字作为对自己的一种勉励,一个目标——我希望给世界一千种特殊的惊喜,意思是不要设限,更多去做新鲜的尝试。
主持人:你的书的后记叫做《最奢侈的奢侈品,献给你》。你所指的奢侈品是什么?
千喜:这个“奢侈品”来自于我最喜欢的一句,关于青春。它说,青春是最奢侈的奢侈品,因为拥有它的人从来不在乎它。
主持人:《趁现在年少如花》成了旅俄华侨纪念馆的藏品,能讲讲背后的故事吗?
千喜:旅俄华侨纪念馆建立以后,老一辈留苏学生和旅俄华侨被邀请参加揭牌仪式,旅俄人员是特殊年代的特殊群体,受邀的人有领导人后代,有军事、航天、农业等各领域的专家,有对俄贸易的企业家,大多是五六十年代的留学生,现在已经年过花甲,我本身是作为记者受到邀请,巧的是我刚好也是留俄人员,大家觉得这个“小朋友”很有趣,都喜欢和我聊天,也许勾起了他们对青春的回忆。这个纪念馆很质朴温馨,藏品里没有奇珍异宝,而都是旅俄人员捐赠的怀旧之物,有50年代时使用的台灯,留学期间的成绩单,给国内亲友寄送的明信片、家书等。每一个年代拥有一个展馆,50、60年代物质匮乏而藏品却十分丰富,越往后到了90年代后,物资丰富却越似乎无可纪念了。后来,我的小说出版后,馆长曹明龙给我写信,将这本书作为00年代的一个小纪念,因为它记录了一代人的俄罗斯生活。
《趁现在年少如花》
【书摘】
【内容提要】
留学生吴奕,是国内新闻媒体的俄罗斯特约记者,采访十月革命纪念日游行时,偶然拍到“中指姑娘”万紫的照片。万紫是个怪人,她生活奢靡,傲慢无礼,和其他中国留学生形同陌路,眼底却藏匿着惶恐与不安。吴奕接到新闻调查任务,梳理线索之后,将万紫锁定为目标人物。他闯入万紫的小王国,加入她的派对、旅行和乐团,在万紫的世界里领略到青春的绚烂与空乏。万紫疑点重重,却始终缺乏确凿证据,吴奕的潜伏游戏渐渐失去控制,似是而非的暧昧、捕风系影的猜忌、欲盖弥彰的敌意……他在泥沼中越陷越深,调查该如何继续?
【媒体评价】
凤凰网总编辑邹明:我们常常赞扬一个人有深度、有高度、有广度,千喜最大的特点是思维有“斜度”,这个斜度让她总是创意无穷,这一回她又在一个意外的领域给我们带来意外惊喜。
【图书信息】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第一版(2010年12月1日)
千喜的小说,应该说是凤凰网近几年看到的,瞩目的新生代力量。希望读者都能享受到《趁现在年少如花》带来的阅读快感。
——邹明(凤凰新媒体副总裁)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理想与青春年华拥有共同的特质——美好、纯粹、火热、易碎。红场、伏特加酒、彼得堡的海风,莫斯科的冬天,更使以上的特质发挥出倍增的效力。合上书页,记忆中沉浮着那些似曾相识的面孔,那些属于理想和现实的唏嘘。
——朱研(环球网总经理兼总编辑)
书写青春的文字不再是浮于表面的疼痛。千喜笔下的年轻人,无论富足或空乏,热情或冷漠,志存高远或自甘沉沦,都不乏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该书情节生动、引人入胜,陷入迷局的新闻调查、顾虑重重的爱情、坚不可摧却又最终幻灭的友谊,一切只是铅字,但一部精彩的青春大戏已经跃然纸上。
——吴征(百事通新媒体COO)
千喜的文字是幽默灵动、轻快喜人,却又发人深省。一个80后,能站在社会的前沿写出反映深层次问题的作品实在难能可贵。这部作品读起来亲切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描写的故事就是眼前的你我他,那些年少如花的华人和华侨们。
——曹明龙(旅俄华侨纪念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