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05 18:54
“四山列屏、一水萦带”而著称的山城寿宁,升平桥可谓是一道古朴而又亮丽的风景线,位于鳌阳镇东门(日升门)右侧,这座全木结构的古桥,如桥似厝,雄拱“抢城而流、逶迤若带”的滔滔蟾溪上,其造型之奇巧令人赞叹。
清乾隆四十三年重造,俗称横溪桥。
始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邑人叶伯铭等建;
嘉靖二十四年(1545)毁于火;
明隆庆五年(1571)知县梁元杲重建;
清乾隆十四年圮于水;
乾隆四十三年(1778)再重建。
1997年修缮时,拆去桥北端。
1986年公布为寿宁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升平桥位于日升门溪边驳岸,重新用条石砌筑。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
长25.5米,宽5.6米,孔跨23.4米。南北走向,11开间,48柱。桥中心间以斗拱承托八角藻井,上覆双坡顶,中间升出歇山式屋顶,形成重檐。
桥正间以斗拱层层了挑承托藻井,雀替有雕刻卷草纹。
桥屋面正中间升出歇山式屋顶,形成重檐桥屋。
桥中设神龛,祀观音。
桥中梁墨书有建桥捐款人等资料。
桥中西面原设有栅通道,供牲畜或挑肥料者行走,后拆。
升平桥上有遮雨的飞檐屋顶拱斗重叠,边有披风的木板档墙淳朴古雅,坚实的梁柱和宽厚的铺板,使桥稳固地屹立在溪面上,历经数百年之风雨巍然不动,营造着山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意境。
同升平桥相联一体的古建筑有城墙、巷道、城门、护坝等。
名曰:“日升门”的古城东门,系“文武百官至此下马”,同黎民百姓一样步行入城之古迹,封建时期的官僚制度在此可窥一斑。
桥上溪中兼具护桥与“富水数尺于城内”之功用的“东坝”,是崇祯年间由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宦寿任县令时修复。
在冯梦龙《寿宁待志》中可阅其履迹,提升了这座古桥历史研究价值。如今,升平桥一头枕着悠久的城门深巷,一头挑起现代的繁华城区,飞虹卧波,依然是行人交通的方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