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塔保卫战

更新时间:2023-09-04 00:23

半塔保卫战是1940年3月至4月新四军国民党军队在半塔地区进行的一场战斗,新四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事件背景

民国29年(1940年)3月,在蒋介石策划下,驻大别山的国民党军李品仙部和驻苏北的韩德勤部调集优势兵力,对皖东地区进行夹击,严重威胁着皖东新四军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紧急关头,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决定,先集中主力于津浦路西,反击威胁最大的李品仙部,再挥戈东进,击破韩德勤的进攻。

第五支队主力离开津浦路东不久,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司令韩德勤(简称韩顽)纠集万余人,于1940年3月21日,向第五支队驻地半塔集地区进攻,企图消灭第五支队留守路东的部队,控制路东地区,阻止新四军向北发展。

半塔又名半塔集,原名白塔集,因在集西北角头道光山上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据来安县志记载:白塔最早建造于三国时期吴国孙权的赤乌元年(公元238年),后经历代修建,至明朝以前塔身基本完好。明朝初年,因雷击三层,倒了半截塔,仅存半座塔,老百姓就叫它半塔。半塔集位于天长、六合、来安、嘉山、盱眙等县交界处,是津浦路东地区的中心。它是一个东西短、南北长的小镇,镇内驻有第五支队教导大队,镇西南是第五支队的领导机关所在地苏郢,西北的光山是半塔的制高点,东及东北是一片乱坟岗和小树林。

这个皖东山区小集镇,为何会引起新四军江北部队如此的高度重视?从抗日的角度讲,半塔集是新四军第五支队指挥部驻地,是新四军才开辟不久的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地带;从军事地理的角度讲,半塔集位于来安县城北30公里处,东临天长,西依明光,南邻六合,北接盱眙,在苏皖两省这5县交界处,通衢四方,商贸发达,堪称苏北、苏中通往淮南、淮北的要津;从国共双方摩擦与反摩擦斗争的角度讲,国民党顽固派对新四军部队在半塔集地区的发展早已怀恨在心,一直欲除之而后快。半塔集遂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

韩顽在路东地区的兵力部署是:独六旅3个团驻半塔东及东南方向约20公里之汉涧、东王庙、马集一线;盱眙县县长兼常备旅旅长秦庆霖部2个团驻半塔北及东北方向约22公里的盱眙城、河稍桥、马坝一线;一一七师2个团驻半塔东北20余公里之张公铺一带。另有六合县常备团、国民党特务武装忠义救国军和嘉山、来安、天长、仪征等县的常备大队。韩顽在路东地区的总兵力达万余人,武器装备精良。

留守在路东的第五支队后方机关、部队及地方游击队仅有2000余人,其部署是:第五支队司令部、政治部和部分直属队驻苏郢和冯郢,教导大队驻半塔集,第十团团部及2个营活动于仇集、涧溪一带,第十五团2个连活动于竹镇、雷官集一带,特务营一、四连及机枪连一部活动于四十里桥、西高庙一带,三连驻半塔南边的高山集。

战斗经过

半塔保卫战分为两个阶段:3月21日至27日为防御阶段,3月29日至4月8日为全线反击阶段。

防御阶段

3月21日凌晨,韩顽一一七师从半塔东北方向偷袭教导大队,教导大队在大队长黄一平和教导员唐克率领下,打退了顽军两次进攻,守住了阵地。顽军两次进攻失败后,当日中午又集中两个连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先抢占了半塔西北制高点光山,接着将半塔紧紧包围,并用火力封锁半塔和苏野间的通路,企图全歼半塔守军。在十分危急之时,五支队副司令周骏鸣当机立断,决定首先夺回制高点,以解半塔之围。他亲自率领特务营二连从光山后面隐蔽接近顽军,并令坚守半塔的教导大队从正面配合。顽军两面受到夹击,四处逃审,二连夺回光山。在一日之内,半塔留守部队击退顽军3次进攻,牢牢地控制了半塔周围所有制高点,保住了半塔与苏郢的通路。

当日,第五支队十五团2个连在韩顽独六旅十八团重兵围攻之下退出竹镇,在石涧子构筑工事,抗击顽军。次日下午两时,顽军投入十八团全团兵力,并以第十六团作预备队,向石涧子发起进攻。因众寡悬殊,第十五团2个连在完成任务之后撤出阵地。占据四十里桥之顽军2个营和盱眙之顽军4个营,分两路向西高庙进攻,企图攻占西高庙之后直取半塔。为了牵制顽军,五支队特务营顽强抵抗,英勇战斗,守住了西高庙阵地。

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密切关注半塔守备战情况,在命令教导大队坚决守住半塔的同时,调整了作战部署。命令半塔外围部队向半塔靠拢,将撤出石涧子的第十五团2个连和当地2支游击队调至竹镇和苏郢之间,相机袭击进攻半塔之顽军,以保证半塔和支队部右翼的安全;急令在涧溪、仇集一带活动的第十团(2个营)星夜赶至古城待命。

根据命令,第十团21日赶到古城,并配合古城游击队击退了顽嘉山县周少藩的常备大队和秦庆霖常备旅一部对古城的进攻,歼顽军1个排。23日,第十团赶到半塔。

战斗第三天,占竹镇之独六旅第十八团向半塔东南10公里之乔王村进攻。驻乔王村民运工作组及当地游击队40多人,在民运组长兼游击队教导员刘洁(女)带领下,凭借坚固的工事,与顽军激战一天一夜,牵制了顽军1个团的兵力。后顽军闻新四军增援部队到达,遂弃攻绕道向半塔方向撤退。

经过3日激战,顽军屡遭失败锐气大减。从24日起,新四军掌握了半塔地区作战主动权。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获悉韩顽围攻半塔地区,即令叶飞率挺进纵队火速增援。挺进纵队4个营23日从江都吴家桥出发西渡运河,横跨天(长)扬(州)公路,星夜驰援半塔。跨越天扬公路时歼灭日军1个小队和几十名伪军。24日,又歼灭国民党顽军忠义救国军行动总队大部。27日,在竹镇东马集与韩顽独六旅第十三团、第十六团遭遇,激战3个多小时,歼其1个营。挺进纵队行动迅速,作风勇猛,5日内连打3个胜仗,对顽军震动很大。

近一周的战斗,韩顽在半塔及其附近地区均无进展。为转变其不利局面,韩顽又从三河北岸调来常备十旅妄图再次发动进攻。但此时挺进纵队已到达六合县境内马集一线,直接威胁着进攻半塔顽军的侧后。路西回援部队在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五支队司令罗炳辉的率领下,也于27日到达张山集(半塔西南20公里)。韩顽见新四军援军云集,已对其形成夹击之势,28日晚仓皇撤退。

全线反击

在江北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新四军各部从3月29日开始全线反击。

中路,罗炳辉率五支队主力、陶勇率苏皖支队,直插半塔东北王店集、莲塘、张公铺一线,追击从半塔溃退之顽军。在莲塘、岗村一线,与前来掩护半塔顽军撤退的常备十旅激战,将其击溃后,并一直追到三河南岸观音寺以西一线。

西北路。第十团(2个营)追歼顽军秦庆霖部至涧溪,与其激战,全歼盱眙常备旅1个营,攻取涧溪,并乘胜占领秦庆霖巢穴盱眙城。从路西东返的第十团二营于四十里桥击溃周少藩(嘉山县顽县长)、秦庆霖两部,秦部向东溃逃

东北路。第四支队第七团越过铁路后,直插盱眙县马坝。在马坝以北截住敌尾,俘顽军50余名。接着,攻占永丰镇,俘顽军需处长以下10余人,并向铜城方向追击顽军至金沟镇。

东南路。叶飞率领挺进纵队从六合县马集发起追击。第十五团二营的2个连与游击队在竹镇消灭六合县常备团一部,占领竹镇,接着同东返的一、三营会合后攻打浮山,顽军溃逃,全团向铜城方向追击至三河岸边。

半塔保卫战,新四军共歼灭顽军有生力量3000余人,津浦路东土顽全部被歼,顽政权均告瓦解。

意义

半塔保卫战的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由于守住了半塔,争取了时间,保证了津浦路西对桂顽作战的胜利,实现了集中主力先反击桂顽、后反击韩顽的战略意图,从而粉碎了韩、桂两顽实行东西夹击,把新四军赶出皖东,消灭新四军江北部队的阴谋。

其次,半塔保卫战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它创造了固守待援、打守备战的经验。陈毅曾说,半塔保卫战是固守待援的范例,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才有黄桥。

第三,半塔保卫战的胜利为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后世纪念

纪念建筑

为了纪念在半塔保卫战与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1944年3月,淮南行署主任方毅,在罗炳辉主持召开的军政民座谈会上,提议并通过在半塔集西北部头道光山上建造纪念塔。

1946年,因国民党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议》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我军被迫转移,烈士塔建造一半停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徽来安人民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于1958年开始续建半塔烈士纪念塔,1960年建成,当时叫做革命斗争纪念馆。

1964年,来安县委、县政府给张云逸写了一封信,请他为半塔保卫战写一篇碑文。张云逸收到信后,认为当时新四军是在中原局刘少奇的领导下,对反共顽固派的进攻予以坚决反击。于是,张云逸让秘书带着这封信,恳请刘少奇为半塔烈士纪念碑题写碑文。刘少奇认为,勇敢作战、指挥有力的一线士兵、一线指挥员才最有资格写。于是,张云逸于1964年5月1日撰写了《半塔烈士纪念碑记》碑文。半塔烈士纪念塔塔顶屹立着身背斗笠、大刀,手持长枪威武雄壮的新四军雕像,像高3.1米。塔的正面刻有陈毅元帅亲手书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北面为张恺帆“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题词。纪念塔前立着大理石的纪念碑,上面刻着张云逸撰写的《半塔烈士纪念碑记》碑文。

20世纪80年代,当地扩建了半塔保卫战旧址纪念馆,并且在当时被批准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9年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底先后被省委宣传部、省军区推荐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并更名为“皖东烈士陵园”。

纪念碑文

半塔烈士纪念碑记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进攻中国。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并与国民党合作,进行抗战。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中以汪精卫为首的投降派向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共顽固派在日寇诱降下,亦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猖狂进攻。

一九四○年三月,安徽省国民党顽军李品仙部,配合日寇向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驻地大桥地区进犯。与此同时,江苏省国民党顽军韩德勤部以十团之众,向我五支队后方半塔地区大举进攻,妄图趁我第四,第五支队和游击纵队主力在津浦路西反击日、顽军之际,一举歼灭我江北部队。此时,我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同志和第五支队副司令员周骏鸣同志在路东指挥第五支队教导大队四百余人固守半塔集,并以一个营及地方游击队奇袭顽军侧背,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苦战十昼夜,击退顽军多次进攻,半塔阵地,屹立不动,直到我军路西大捷,我和副指挥罗炳辉同志,按照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兼程回师路东,迂回攻敌之后,叶飞、陶勇两同志奉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员陈毅同志命令率在江北部队赶来驰援,半塔守备部队亦乘机出击,敌被我军三面夹击,伤亡惨重,乃仓皇溃退。我军乘胜追击至淮河南岸,俘获甚多,胜利结束这一战役。

这次战役,在刘少奇同志的指挥下和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援下,军民团结一致,英勇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不仅奠定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且对华中抗战全局关系至关重大。

安徽省来安县人民为纪念半塔保卫战与在抗日反顽斗争中光荣牺牲的同志们的卓越贡献,援建此碑,以铭不朽。我当时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员,曾参与此役。目击革命烈士们可敬可泣的斗争精神,备详史实,谨为之记。

张云逸

一九六四年五月一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