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汤

更新时间:2023-05-17 23:39

半夏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具有理气化痰,降火散结之功效。主治饮食及水土失宜,肝气郁结致痰气壅结气郁化火之瘿瘤,咽喉肿塞,心胸烦闷,可用于甲状腺瘤的治疗。

组成

半夏一两(水洗七遍去滑),射干、牛蒡子各一两,杏仁三分(水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羚羊角屑三分,木通、桔梗、昆布(洗去咸)、槟郎各三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赤茯苓三分,炙甘草半两。

用法

上药为粗末,每次取四钱,加生姜2片水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

理气化痰,降火散结。

主治

饮食及水土失宜,肝气郁结致痰气壅结气郁化火之瘿瘤,咽喉肿塞,心胸烦闷,甲状腺瘤。

方义

本方治症为饮食及水土失宜,使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聚而生痰,痰阻气机;以及情志内伤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津聚成痰;上述原因故气滞痰凝,壅结颈前,气郁化火之瘿瘤。方中半夏能燥湿化痰,脾为生痰之源,半夏为脾胃二经主药,故半夏主祛脾湿不化之痰,脾为生痰之源,水湿去则脾健而痰自消,从而断其生痰之源,使气机通畅,痰气壅结可散,故为主药,且命名为半夏散;槟郎、枳壳下气化痰,气降则痰行水消;杏仁、桔梗宣肺化痰,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行则气机畅;昆布化痰软坚;射干、牛蒡子利咽消痰散结;羚羊角泻肝火;木通、赤茯苓走水府而渗利湿热。诸药合用则痰湿与肝火俱消,痰气壅结可解。

加减化裁

胸闷不舒郁金、柴胡;肿块难消者,加牡蛎、贝母、夏枯草;心悸,失眠较甚者加丹参、生地、酸枣仁;多食易肌者,加生石膏;病久正气伤耗,消瘦乏力者,加党参、黄芪、当归。

使用注意

忌食生冷、黏腻、辛辣之品。

附注

附方 半夏汤

组成 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

主治痰湿内阻,胃气不和之失眠

出处 《灵枢》卷十

附方半夏汤

组成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 散寒通阳,涤痰开络

出处 伤寒论

附方1半夏汤

组成:半夏,藿香,羌活,川芎各一分,牵牛半两。

主治:痰疟。

出处:《活人事证方后集》

附方2半夏汤

组成:生姜240g,半夏45g,吴茱萸30g,桂心100g

主治:腹中胀,胸胁不利,气急胸闷。

出处:《外台秘要》卷七

附方3半夏汤

组成:半夏90g,前胡90g,炙鳖甲90g,生姜120g,桔梗60g,吴茱萸60g,炙枳实60g,人参30g,槟郎14枚。

功用:软坚散结,止咳化痰。

主治:痃癖硬急气满,呕哕不能食,胸背痛。

出处:《外台秘要》卷十二

附方4 半夏汤

组成:半夏、生姜、黄芩、茵陈、当归各9g,前胡、枳实、甘草、大戟各6g,茯苓、白术各12g

功用:行气化湿

主治:用于黄疸,小便黄赤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

附方5半夏汤

组成 半夏31g,细辛31g,前胡62g,枳壳麸炒62g,乌梅肉15g

主治 针眼

出处 《医方类聚》卷六十九

附方 半夏汤

组成 半夏、木通、桃仁、附子、桂、葛根、枳壳、黄芩各半两、羚羊角各一分、升麻一分半、麻黄(去根节)三分

功能 发表散邪,清热解毒

主治 伤寒发汗不解,变成狐惑,寒热无常,心中燥闷,不欲饮食。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附方半夏汤

组成 半夏(汤洗去滑,焙)三两、白术、赤茯苓(去黑皮)、人参、甘草(炙,锉)、附子(炮裂,去皮脐)、陈橘皮(去白,焙)各一两、桂(去粗皮)一两半

功能 燥湿健脾和胃,温阳益气补中

主治 肉极虚寒,脾咳右胁下痛,阴阳引肩背痛,不可以动,动则咳,脾胀满,流饮痰癖。

出处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附方半夏汤

组成 半夏一两、附子半两、款冬花、麻黄各一两、干姜一分

功用 解表散寒,温阳化痰

主治 伤寒咳嗽,头痛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