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0 11:07
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 Schrenk ex Fisch. & C. A. Mey.)是半日花科半日花属矮小灌木植物。半日花高约12厘米,多分枝稍呈垫状;叶对生革质,披针形或窄卵形;花单生枝顶,花药黄色;蒴果卵圆形;种子卵圆形,褐棕色,有棱角具纲纹,有时有绉缩;花果期在5-9月。半日花传说开花只有半天,通常是上午开放,傍晚闭合,因此得名。
矮小灌木,多分枝,稍呈垫状,高约12厘米,多分枝稍呈垫状;老枝褐色,小枝对生或近对生,幼时被紧贴的白色短.柔毛,后渐光滑,先端成刺状;单叶对生,革质,具短柄或几无柄,披针形或狭卵形,长5-7(10)毫米,宽1-3毫米,全缘,边缘常反卷,两面均被白色短柔毛,中脉稍下陷;托叶钻形,线状披针形,先端锐,长约0.8毫米,较叶柄长。
花单生枝顶,径1-1.2厘米;花梗长0.6-1厘米,被白色长柔毛,萼片5,背面密生白色短柔毛,不等大,外面的2片线形,长约2毫米,内面的3片卵形,长5-7毫米,背部有3条纵肋;花瓣黄色,淡桔黄色,倒卵形,楔形,长约8毫米;雄蕊长约为花瓣的1/2,花药黄色;子房密生柔毛,长约1.5毫米,花柱长约5毫米。
蒴果卵圆形;长约5-8毫米,外被短柔毛。种子卵圆形,长约3毫米,渐尖,褐棕色,有棱角,具纲纹,有时有绉缩。花果期在5-9月。
半日花产多生于荒漠区的烁石质山坡。半日花对干旱的气候有十分强的适应能力,通常喜欢生长在多石的生境中。
分布区为强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最低气温可达-35℃,最高气温可达39℃;干旱少雨,年降水量约150毫米,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土壤为漠钙土,地表具大量碎石块,其覆盖率可达70%以上,有的地方有积沙覆盖。半日花为超早生的小灌木,多在山麓石岳残丘形成半日花荒漠群落,在山前洪积平原少见。在典型的半日花荒漠中,亚优势种为刺旋花.、主要伴生种为灌木青兰等。在一些有覆沙的地段上,可出现四合木.、霸王等灌木。
分布于中国新疆、甘肃河西、宁夏、内蒙古(伊克昭盟西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也有分布。
半日花种子饱满,无休眠期,春、夏季均可播种。一般为种子繁殖,也可采用组织培养繁殖。
半日花发芽容易,但幼苗纤弱,注意养护。
半日花具有一定的园艺价值,可在庭园栽培或配置于花坛或草地边缘。
半日花枝叶含红色乳汁,可做红色染料,也可作为干燥石质荒山的绿化植物种。
半日花是亚洲中部荒漠的特有种,对研究亚洲中部,特别是研究中国荒漠植物区系的起源以及与地中海植物区系的联系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保护级别:该种列入中国国务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Ⅱ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
植物现状:稀有种。半日花为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残遗植物。为亚洲中部荒漠的特有种。在中国可形成小面积的荒漠群落。由于过度放牧及乱挖烧柴,受到较严重的破坏,数量已逐渐减少。
保护措施:半日花的分布面积很狭窄,仅分布于中国内蒙的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和周边地区以及中国新疆的极小范围内,而且在新疆没有形成群落,由于人们对天然的半日花群落进行放牧及其烧柴等活动,造成草场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以半日花为建种群其他旱生植物为伴生种的旱生植物自然保护区,促进自然种群的繁衍。同时,还应建立薪炭林基地,解决当地居民及地方工业的烧柴问题,以减轻对半日花的破坏,半日花的保护应该与其生态环境的保护相一致,在自然保护区内,恢复植被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使其能够进行更好的自然繁衍。
对半日花进行有效的迁地保护,使其种质资源得到保存 针对半日花分布面积小的特点,根据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有效引种的迁地保护对策,扩大繁育范围.应对半日花种子萌发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提高种子的萌发率,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育苗,建立人工繁育苗圃,通过种子繁殖来提高半日花的繁殖率.另外,利用半日花的生物学性质进行移栽扩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