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08 18:14
半月板次全切除术是用于治疗复杂型或退化型半月板撕裂的手术。
在新生儿的半月板内部均有血液供应,血管由关节囊进入半月板,从半月板边缘一直延伸到半月板活动缘。随着膝关节活动的增多,半月板活动缘的血管消失,半月板边缘的血管数目及直径均减少,同时软骨成分增加。开始行走负重后,则半月板的活动缘中部已无血管生长,这些部位均已成为软骨结构。
在成人中,半月板可分为占半月板宽度内缘3/4的无血管区,占外缘1/4的纤维区(其中有少量毛细血管生长),以及周边区,即半月板与关节囊交界处(有血管生长)。故此,半月板损伤后因无修复能力常采用全部或部分切除,而周边型的撕裂则可采用缝合的方法。相关解剖及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的功能是:①填充股骨与胫骨之间的空隙,滑润关节。Modonaill报道半月板切除后膝关节磨擦系数增加20%;②分布关节液,营养关节软骨;③限制关节过度伸展或屈曲。半月板前角可限制膝关节过伸,半月板后角可阻止膝关节过屈;④起到减震作用;⑤稳定关节在关节前侧,伸膝装置通过内、外侧半月板-髌骨韧带稳定半月板。在关节后内侧,半膜肌及外侧腘肌均有纤维长入半月板后侧。这些结构在伸屈膝关节时,均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⑥重力的传导。Walker、Shrive等均证明内外侧半月板各传导50%的重力,而半月板周边区起到传导应力的重要作用;⑦减少关节压应力。内外侧半月板切除后,膝关节单位面积的压力增2.5倍。
半月板全切除后由于失去半月板分布滑液及缓冲重力作用,会引起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及关节不稳定。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半月板的功能,对损伤的半月板应施行最小限度的半月板切除或半月板周围缝合。保留半月板边缘部分比全部切除能更好地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并可缓冲重力。关节镜半月板切除的原则是能采用部分切除即不采用全部切除。
为了取得半月板切除的最佳效果,必须了解半月板损伤后产生疼痛的原因。半月板自身并无痛觉神经,当撕裂的半月板的活动缘嵌压于股胫关节之间而牵拉周围的关节囊时则引起疼痛。将半月板损伤的活动缘切除后,即消除了牵拉关节囊致痛的因素,也可避免半月板进一步撕裂。尽量保留半月板周边2~3mm宽度,基本上保持半月板的外形,可起到减震作用。
半月板次全切除术适用于复杂型或退化型半月板撕裂,撕裂范围已靠近半月板边缘部。这些损伤类型多见于半月板后角,而中段及前角常较完整。
1.关节周围软组织有化脓性炎症。
2.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者。
3.有明显侧副韧带损伤或关节囊破裂,关节内灌注液体时会发生液体外溢,为相对禁忌证。
1.术前应明确病人何侧为患肢。
2.皮肤灭菌及铺单 由大腿止血带或固定架到踝部进行皮肤灭菌。铺无菌巾,只暴露出膝部。为防止灌注盐水浸湿腿部无菌巾,可在无菌巾上黏一层手术用胶膜。为防止污染,应在手术者腰以下围以无菌单。
3.连接好电缆、光缆及管道,并将它们固定好,避免因滑动而造成污染。灌注用盐水瓶挂于输液架上,其高度应超过手术床面1m以上。
4.为便于确定关节膨胀后各入路的位置,在未灌注以前用龙胆紫在皮肤上画出髌骨和髌韧带内、外侧关节间隙及股骨内、外髁的后缘、胫、腓侧副韧带等位置,并画出髌骨横径,以便确定髌骨内、外侧入路位置。
连续硬膜外麻醉,少数病人可采用全麻。
病人仰卧位,可使用或不使用大腿固定架。使用大腿固定架时,应将大腿周围用海绵垫保护。膝关节伸直位,或将手术床下端架腿板折下,使膝关节屈曲90°,小腿垂于手术床远端。
1.确定半月板损伤类型及范围 在关节镜进行全面检查后,由前外侧入路置入30°关节镜,前内侧入路进入探针。外展外旋膝关节,探知半月板多处撕裂及分层的情况,并探知半月板撕裂口两端的位置。
2.不全切断撕裂片后角,由前外侧入路探入半月板刀,切开裂口后端的半月板,但不完全切断,如完全切断则对切断撕裂片前角造成困难。
3.切断撕裂片前角 用半月板刀或剪刀切断撕裂片前角处的半月板至裂口处,将撕裂片前角游离。将关节镜由前外侧入路换到前内侧入路观察,由前内侧入路置入咬钳咬持撕裂片前角游离端,将其拉向髁间凹。
4.切断撕裂片后角 用剪刀或切刀切断撕裂片后角的连接部分,将咬钳旋转扭卷撕裂片,可更多地显露连接部位,有利于剪切。此时撕裂片已游离,将其取出。
5.修复半月板的边缘 将半月板后角撕裂部分切除后,如中段及前角尚保存,则会残留三角形边缘,应用90°花篮咬钳将三角形边缘咬除,使半月板内缘形成弧形,冲洗腔内的组织碎片。